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牛栏关猫难以阻止贵州两任交通厅长的前腐后继

2014年05月21日 07:35   来源:法制日报   杨涛

  我们不光要严厉地查处腐败,更要有事先的防范措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靠严密的制度,而不是表面上的功夫,要将笼子扎得紧些,再紧些,让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出去

  5月19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上,坐在被告席的贵州省交通厅原厅长程孟仁应该不会忘记,整整10年前,他的前任卢万里就是在这里被判处死刑。前鉴不远,后车即覆。卢万里的死刑,为何没有“拦住”程孟仁“前腐后继”(5月20日新华网)?

  贵州省两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河南更是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甚至是前任交通厅长被判处死刑,也吓阻不了下任交通厅长沿着腐败的道路前进。这再次说明,将权力关进笼子里,只有实打实地扎好制度的篱笆,装腔作势的牛栏关猫,就别指望前腐后继能消声匿迹。

  首先,尽管交通厅长们前腐后继,但并不表明反腐败工作没有前进。交通厅长们一个接一个被查处,在另一个侧面恰恰表明,这些年我们的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一个明显的标志是,河南、贵州几任腐败的交通厅长都被查处。其次,这些腐败的交通厅长都被判处了重刑,有的甚至被判处了死刑。再次,严厉的反腐行动让腐败分子作案更隐蔽了,比如卢万里贪腐结党营私是公开的,非常大胆,甚至父子兵赤膊上阵,但程孟仁受贿表现得十分隐蔽含蓄,伙同情妇一个台前一个幕后。最后,反腐工作除了打击贪官本身还延伸到其身边的特定关系人,比如与程孟仁一起受审的,还有他的情人何文。

  但是,再严厉的反腐败措施也好,判处死刑也罢,实践证明是不能完全吓阻腐败分子的。因为,腐败所能获得的收益是诱人的,某些人无法经受住这种诱惑,他们甚至沉迷于现在的“幸福”而不管将来会受到什么样的惩罚。而且,对于大部分腐败分子而言,他们都是心存侥幸的,他们总认为别人腐败行径的暴露是偶然的,不会轮到自己身上,并且他们相信通过经营自身的关系网,能保护他们在出事后平安着陆。

  所以,只有事后的严厉惩处与事前的严密防范相结合,才能最大程度地遏制交通厅长们前腐后继。问题在于,我们虽然也知道要进行事先防范,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每一任交通厅长出事后也强调建章立制,但事实上却是牛栏关猫,让交通厅长们进出笼子自如。

  比如,个别地方往往满足于领导们在廉政会上的表态,签订一些廉政责任状,而交通厅长们也在“牛栏”里配合着作秀。比如河南第一任落马厅长曾锦城,在任时就曾以写“血书”的方式向河南省委表白:“我以一个党员的名义向组织保证,我绝不收人家的一分钱,绝不做对不起组织的一件事……”第二任落马厅长张昆桐则提出口号:“让廉政在全省高速公路上延伸”,第三任落马厅长石发亮更是号称“一个‘廉’字值千金”,但这些表态有效果吗?

  又比如,交通厅长们出事后,也会建立一些制度,但这些制度也成了“牛栏”。比如,河南省交通厅对招投标程序作了不少改革,但还是出现了围标、泄密等大量新问题。而监督体系依旧是不健全。某交通系统人士指出,“四位一体”(投资、建设、管理、使用)的投资体制下,一切基建资金在交通系统内部封闭运行,交通行政部门与负责建设的公司多为“母子关系”,有关部门负责人既是建设者,又是管理者,“很多贪官倒在了建设工地上,这是利用了建设项目四位一体投资体制的弊端”。在贵州省交通厅长的位子上,尽管卢万里被判处了死刑,但到了程孟仁,依然是大权独揽,工程依旧由他说了算。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权力没有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腐败现象就控制不住……建章立制非常重要,要把笼子扎紧一点,牛栏关猫是关不住的,空隙太大,猫可以来去自如”。因此,我们不光要严厉地查处腐败,更要有事先的防范措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靠严密的制度,而不是表面上的功夫,要将笼子扎得紧些,再紧些,让任何人都不能随意出去。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