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奎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中东欧研究室副主任
2014年中国外交的开年大戏是习近平主席访问欧洲。从3月22日至4月1日,习近平首次以国家主席身份访问欧洲的四国一方(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和欧盟)。参加了84场活动,签署了上百个政府间经济合作协议。访问顺利,成果丰硕。在开局之年部署如此重要的访问,表明了欧盟在中国权重,它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之一。
中欧合作初始就具备了战略性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经过两年思考与酝酿后,开始执行全方位开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战略。欧共体国家成为我重点争取的战略对象。1975年12月15日,邓小平在会见意大利前总理阿明托雷?范范尼和夫人,就西欧联合等问题交换看法时指出:中国支持西欧联合是完全出于全球战略的考虑。1978年6月17日邓小平在接待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一世和王后时指出:我们对外政策都是根据我们对国际问题总的看法和总的分析得出来的。我们总是说希望有一个强大的、联合的、团结的欧洲。1985年4月17日上午邓小平在会见比利时首相维尔弗里德?马尔滕斯时,比较全面而深入地阐述了他的欧洲观,以及中欧关系发展的基本立足点:抑制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他说:我们希望有一个强大联合的欧洲,同时也希望有一个执行独立政策的欧洲。欧洲只有在联合强大基础上才能有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政策,分裂的欧洲不可能有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很穷,但我们可以不考虑任何内外因素而建立自己的独立外交政策。所以在此基础上,中国和欧洲可以相互配合,相互协调,相互帮助。我们把欧洲的发展当作和平力量的发展,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也希望欧洲把中国的发展看作和平力量的发展,制约战争力量的发展。
邓小平的对欧战略思想一直得到后来历届中央领导的维护和支持,中欧关系一开始就在高起点上发展起来,极具战略视野,并最终开花结果。
截止2014年4月,中国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44对战略伙伴。在这当中,亚洲最多,为19个,其次是欧洲,为14个,欧盟内国家(含欧盟)为11个,美洲国家7个,非洲国家4个。大洋洲没有与我缔结战略伙伴的国家。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战略合作伙伴的重镇,双方的战略依托非常紧密。
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度过成果丰硕的10年
自2003年中欧缔结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来,双方关系经历了十年的重要发展时期。尽管这10年双方有矛盾、有摩擦,但成果更加丰硕,机制化合作更为紧密,战略共识加深,互利共赢的理念深入人心。中国与欧盟以年度领导人会晤为重要引领,以政治、经贸、人文为三大支柱,发展成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双方对彼此的战略权重不断提升。截止2014年4月,中国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欧盟连续十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双方年度贸易额突破5500亿美元,人员往来超过每年500万人次。双方还积极合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进全球治理改革,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加强沟通协调,为促进世界和平、发展、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形成了日益广泛的战略共识
自2003年中欧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方一直致力于发掘更多的战略共识,推动更加广泛的战略合作。双方从欧盟2020战略规划和中国十二五规划中发掘出更多的共同点,提出了《中欧合作2020战略规划》,积极推进中欧在未来数年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继续向前发展。同时,双方创新性地提出了共同打造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赋予了中欧战略伙伴关系新的内涵。
在政治、经贸、人文三大领域,双方不仅确立了机制化合作关系,而且合作内容更加广泛,更具战略性。在政治领域,双方合作涉及到全球或地区和平与安全的多个领域,加强了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合作,积极打造基于规则的、更加有效、透明、公正、合理的国际治理体系,强调多边主义和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核心作用。经贸合作是双方战略合作的亮点和立足点。双方在贸易和投资、工业和信息化、农业、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形成了广泛的合作共识,努力挖掘合作潜力。在空间与航天合作、能源、城镇化、气候与环境保护领域成为新的、富有时代特色的合作重点。人文交流也如火如荼,在文化交流和青年交流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双方正在探索便利中国和欧盟公民相互往来的方式,包括互免双方持外交护照人员签证、在打击非法移民活动方面加强合作等。
分享历史经验和遗产
欧洲饱受战争摧残,对于和平有着切身的需求,对于历史有着深刻的反思,是人类社会和平共同体的代表。欧洲发展的经验告诉我们,和平是发展的基础,互利共赢是发展的动力。忘记历史、背叛历史是对人类发展最大的不负责任,中欧两国对此感同身受。对于日本政府公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忘记侵略历史、拒绝对历史上所犯的错误,中方屡次敦促日本应多向欧洲学习。中欧之间在抵制错误历史思潮,推进积极向上的人文发展观上将具有更多合作空间。欧洲将成为我抵制日本右翼错误历史观的重要舞台。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