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车展近日落下帷幕,但对本届车展的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各种“吐槽”并没有停息。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打破相关垄断,淡化行政色彩,在车展承办方选择上引入新的竞争机制
四处拥堵的交通、菜市场般杂乱的媒体日、疯狂的“黄牛党”、喧宾夺主的娱乐明星和车模……尽管北京车展近日落下了帷幕,但是围绕本届车展的各种“吐槽”在网上并没有停息。
客观地讲,本届车展有不少看点。2000余家厂商、1134辆展车、118辆全球首发车、71辆概念车、79辆新能源车,这些“硬指标”无可争议地表明了北京车展的国际地位。而且,为抢占中国这块全球最大、最具潜力的市场,跨国车企不仅大方地亮出了自己的“最新式武器”,就连一向高傲的外方高管们也纷纷亲临现场助阵,足见对这一展会的高度重视。
然而,今年的北京车展却遭到了包括中外展商、媒体和观众在内的质疑:临近展馆周边的交通为何如此拥堵?怎么连一张小小的门票都管不好?一个“都教授”为何就能毁掉媒体日……提起这些乱象,不少展会工作人员将此归因为参观者人数太多、附近开发商新建楼盘占了过去的临时停车场地,还有一些参观者没有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来观展等等。应该说这些都是原因,但笔者觉得,更应归结为车展主办方管理水平低下和服务意识不强。
曾经,创办于1990年的北京车展籍籍无名,只能仰望法兰克福、底特律、东京、巴黎等全球A级车展的背影。但是,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跃居全球第一,跨国车企的日益重视,北京车展的影响力近年来得以飙升,人气大有盖过其他全球A级车展的势头。而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溢的车企大佬们,基于对未来市场的乐观预期,在北京车展上更是豪掷千金,展位越整越大,车型越整越多,这让北京车展主办方赚得不亦乐乎。问题是,在主办方暴富的同时,其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却没能得到同步提升。
何以如此?都是垄断惹的祸。众所周知,北京车展、上海车展隔年举办及主、承办的单位,是上世纪90年代主管汽车工业的原机械部当时确定下来的,带有浓厚的行政色彩。本届车展,包括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中国汽车工业国际合作有限公司等4家承办单位继续“独占”着这一越来越紧俏的资源。因为垄断,即使其在车展管理和服务上不尽如人意,却并不影响其挣大钱。
痛定思痛。要解决这一问题,眼下就要下决心打破这种“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方式,在北京车展承办方选择上引入新的竞争机制。事实上,国外顶级车展的主办方虽然也是当地的汽车协会,但是承办方都是通过市场竞争而选择出的非常专业的国际著名展览公司。有道是,没有竞争,就没有进步。车展属于展会经济,是商业活动,商业活动理应该按照经济规律来运行。如果不在体制机制上进行改革创新,提高市场化程度,提升专业化水准,北京车展就算规模做得再大,也难以真正与国际A级车展比肩。(经济日报记者 杨忠阳)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