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我国信息产业差距在哪,如何赶上

2014年05月05日 09: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也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在信息产业和信息消费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信息技术普及范围和运用程度上还存在明显的差距,其重要原因还在于自主创新水平相对落后,不掌握重要的核心技术,在操作系统、核心芯片等关键技术领域难有突破。

  提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水平,不能一蹴而就,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需要具有规划意识和长远眼光,由政府和企业形成合力,加速技术攻关。

  从根本上讲,我国信息技术产业一直在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快速发展,而核心技术创新却多半是基础性研究,因此国家应首先确立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为科研部门与企业发展技术指明方向,同时在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以更有效率地对企业进行相应扶持。拿科技创新扶助补贴来说,就应考虑将事前审核简单补贴,转化为以项目评估折算股权的形式进入。

  而在政策方面,关键是要帮助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和信息产业发展的主体。如尽快解决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促进产学研更紧密地结合;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大发展空间;在政府采购中进一步扩大国产化范围,特别是在国外企业掌握垄断技术的领域更要加大扶助力度。

  此外,还需要营造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要抓紧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定相关立法规划。与此同时,还需及时洞察市场中出现的创新产品和变化,迅速反应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摆正“裁判员”的位置,避免与民争利;同时考虑开放相关管理部门的数据资源,为企业创新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经济日报记者 陈 静)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