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料更精细化发力

2014年04月29日 08:18   来源:中国证券报   顾鑫

  积极财政政策将保持现有基调,但其内涵可能适时微调。下一步,财政政策对经济的适度刺激有望延续,可能将更精细化发力:一是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产能严重过剩、高污染行业将进一步戴上“紧箍”;二是兼顾去杠杆化和稳投资,更注重激活民间投资;三是从需求和供给侧同时发力,着力提升经济增长潜力;四是逐步从投资财政转向公共财政,加大民生领域投入。

  财政政策基调早就被定位为“积极”,但从数据看,今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真正发力可能始于3月,当月全国财政收入逾1万亿元,同比增长5.2%,财政支出超过1.3万亿元,同比增长22.3%。1-2月,全国财政收入、支出的同比增幅分别为11.1%、6%。这一变化与经济增速下滑背景下“微刺激”政策出台密切相关,财政政策实际上变得更为积极。

  展望二季度,货币政策进一步放松可以期待,但预期不宜过高,当前经济增速下滑的重要原因正是主动去杠杆化和对表外融资持续抑制。从经济走势看,4月可能仍不太乐观,需政策继续托底。今年审查预算重点从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拓展,给财政政策逆周期发力提供一定条件。

  当前,财政政策的目标不仅是稳增长,发力将更精细化。首先,要兼顾稳增长和调结构。投资拉动模式受批评的一大原因是会进一步加重产能过剩、妨碍市场出清和经济结构调整。因此,财政支出在保持基建投资合理增速同时,要配合对过剩、高污染行业进行约束的政策,比如压缩污染物排放不达标企业出口配额、取消一些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税收优惠等。节能环保、清洁能源、资源循环利用等领域的项目将得到更大力度支持。

  其次,要兼顾去杠杆化和稳投资。去杠杆化不能理解为全面去杠杆化,主要是地方政府和部分企业负债率偏高,土地财政拐点逐步到来制约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长,进一步加杠杆可能会带来更大金融风险,但中央政府依然有较大的加杠杆空间,一些民间资金面临缺乏投资渠道的困扰。因此,要发挥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继续改革投融资体制,放宽行业准入和简化项目审批,提升民间投资活力。

  再次,除从需求侧发力,财政政策应着力从供给侧发力。此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小微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的上限,由年应纳税所得额6万元进一步较大幅度提高,并将政策截止期限延长至2016年底。决定将2013年底到期的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政策,延长至2016年12月31日,并加以完善。预计下一步在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研发创新方面将会有新的政策出台,以提升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经济增长潜力,构建内在稳定增长机制。

  最后,逐步推动投资财政向公共财政转变。市场化改革要求政府尽量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在市场失灵情况下更多作为,因此财政支出应减少直接参与经济活动,进一步加大在民生领域投入。3月财政支出加码的方向已释放一定的政策转型信号,但民生方面投入仍有待进一步加码,比如我国社保支出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建立覆盖全社会社保体系任重道远。实际上,只要财政真正织好社会安全网,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波动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就不必那么担忧。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