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视发挥乡规民约的作用

2014年04月23日 07:38   来源:人民日报   傅 珊

  □正是因为乡规民约对传统的、符合乡村社会道德伦理的价值与理念的确认,所以在解决乡村社会矛盾纠纷时具有容易让人接受等优势

     

  从乡规民约与“法”的关系看,乡规民约不属于人大及其常委会所制定的法律。但是,乡规民约在社会治理中发挥着规范、引导、评价等作用。正是因为乡规民约对传统的、符合乡村社会道德伦理的价值与理念的确认,所以在解决乡村社会矛盾纠纷时具有容易让人接受等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乡规民约发挥着积极作用。首先,不少社会事务、经济事务需要用乡规民约来规范,比如在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以古寨为依托、有着“川南民风民俗的活化石”美誉的“鬼市”,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夜半相聚、鸡鸣则散”的半夜市场规矩,延续至今,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看和购物。其次,乡规民约有利于民族事务的处理。内江所辖的威远县聚集了拉祜族、景颇族、黎族、哈尼族、水族等23个民族,通过乡规民约的方式,明确了生产生活、伦理习俗、宗教信仰、婚丧嫁娶等事项,得到了乡民的内心认可,规范着乡土社会的秩序。

  如何进一步发挥乡规民约在推动法治中国建设中的作用?

  宏观而言,乡规民约应服从大局、科学定位,以法治中国顶层设计体系和国家法律法规为主导,围绕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尊重世情、国情、民情。

  中观而言,乡规民约应明确目标、合法作为。在法治中国建设的过程中,要通过健全和完善乡规民约,加强广大村民的法治观念,提高广大村民的道德素质。因此,应以规范性、民主性、实用性、时代性、合理性、现代性为目标,从法律地位、正当程序、审查监督等方面健全和完善乡规民约。

  微观而言,乡规民约应规范程序、有效监督。乡规民约制定的程序要规范,要通过乡民会议制定和修改乡规民约。拥有良好的监督机制,才能更好地确保乡规民约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落实备案制度,上级机关对乡规民约进行审查备案,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责令及时纠正。同时,应建立定期检查制度,上级机关对下级制定的乡规民约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坚决纠正不合法的规定和行为;建立审查指导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乡规民约的落实进行指导,减少违法违规行为。

  作为社会治理的工具之一,乡规民约在社会秩序的构建过程中不能离开国家法律的支撑。同时,国家法律的进一步发展也需要乡规民约的参与。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让乡规民约 发挥作用    2015年04月08日
  • ·“快播”倒地留下的思考    2014年08月20日
  • ·“最牛站台”背后的意识缺位    2014年03月26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