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平:观察经济基本面应坚持“两点论”

2014年04月17日 07:1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国家统计局16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长7.4%,与全年7.5%左右的增长预期略有偏差。早些时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小幅下调今年全球经济增速预期,并对新兴经济体风险发出警告。有关经济增速放缓的话题,引发人们不同的解读与猜测。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经济体,我国经济基本面和增长走势也随之成为需要冷静回答的热点问题。

  分析一个国家或经济体的增长业绩,实际上是对其经济基本面的解答过程。通过解读国内生产总值、通胀率、失业率、城乡居民收入、财政和国际收支状况等主要经济指标,不仅可以了解经济体增长的基本情况,也可观察市场走向和政策因素的种种影响。冷静观察经济基本面,应始终坚持“两点论”,由表及里,综合研判。

  首先,既看数据变化,也看目标预期。今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2.3%,PPI同比下降2.0%,进出口同比下降3.7%,这些数据反映当前经济确实存在下行压力,宏观调控面临一定难度。但对比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一季度经济开局仍属平稳,物价涨幅处于预期范围之内,即使PPI和进出口同比下降,也不足以对全年增长预期构成太大威胁。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二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有望回升。由于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带动进口增加,全球贸易也将呈现增长态势,稳增长的外部需求将好于去年。尤其需要指出的是,李克强总理在博鳌亚洲论坛2014年年会开幕演讲中明确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7.5%左右,既然是左右,就表明有一个上下幅度,无论经济增速比7.5%高一点,或低一点,只要能够保证比较充分的就业,不出现较大波动,都属于在合理区间。李克强总理的上述表态,不仅是对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预期判断,也是对种种疑虑和猜测的一种理性回应。

  其次,既看总量平衡,也看结构调整。目前,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是,在精准把握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着眼于结构的优化,即使经济出现一时波动,也不会盲目采取短期强刺激政策。前不久,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扩大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实施范围、进一步发挥开发性金融对棚户区改造的支持作用,以及深化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和加快铁路建设的政策措施作出一系列研究和部署,被市场认为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的“微刺激”措施。综合考虑国内外各种因素,更确切地说,中央的上述举措是着眼于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

  根据形势变化,合理把握调控政策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措施,挤掉增长中的“水分”,促进结构优化,是我国经济进入增速换挡期后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换取中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基础的重要抉择,不能简单理解为一时的应急之举。

  第三,既看市场反应,也看背后成因。从最近市场面的一些反应来看,确有某种期待采取刺激措施的声音。本月初,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从上海发出的报道说,“基金经理们正寄望于中国政府推出刺激方案,因此大举买入金融、铁路和水泥股来投资这一主题。”进一步分析,不难看出一些机构对于强刺激政策的期待,要么是想借机短期获利,要么是企业缺乏内生动力存在对外部政策的过度依赖。如果宏观政策顺应这类市场期待,很有可能贻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契机,给经济中长期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对此,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通过本报提醒说,我国曾长时间保持两位数经济增长,即使进入增速换挡期,仍能保持7%以上的增速,这是非常难得的。当前,不应对经济增速问题过度炒作,而要理性看到我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搞清发展的自身基础和条件,是观察基本面尤其不能忽视的要点。就我国而言,客观上,经济体量大、外汇储备多、市场空间广阔、发展回旋余地大,这是有别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特殊优势;主观上,针对经济运行可能出现的情况,中央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完全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我们不仅有信心,而且有能力。(经济日报记者 金平)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