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变成垃圾山 背后有多少猫腻?

2016年06月21日 11:32   来源:广州日报   夏振彬

  位于白云区太和镇的一处山林,应该不会想到,自己清秀的容貌竟会遭此毒手:一块山体被人为开肠破肚、夷为平地,然后一堆臭烘烘的“邻居”乔迁新居,它们恶臭逼人,黑水四溢,体型庞大,据说重达两百吨,已经成了垃圾山!

  看到这般景象,附近学校校长的内心是崩溃的,校园距此只有一百多米,可谓深受其害;而周边村民也“顶唔住”,有时候晚上睡觉都能被熏醒!这到底谁干的?根据调查,竟有人违法破坏林地建造场地,并租给一村民通过偷倒垃圾生财。目前,太和镇已对垃圾组织清理,白云区环保局也已进行调查。

  污染触目惊心,而个别人这般明目张胆也真是让人惊叹。为了一己私利,原来草木茂盛、一片葱绿的山林成了黑色和黄色,垃圾山下方的水塘已黑如墨汁,水里的小树尽数枯死——在垃圾偷倒面前,环境的破坏令人痛心。

  其实,偷倒垃圾现象早已是见怪不怪。法规惩罚明确,监管部门高压、严打,但为什么偷倒垃圾现象依然屡禁不止?甚至还有人如此猖狂?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偷运、偷倒垃圾的根源,也是“利”字当先。当前,城市小区垃圾处理一般由物业公司和第三方签订处置协议,没有资质的公司甚至个人也会争抢蛋糕。而建筑工地垃圾、企业的工业废料等也常按立方米数“外包”,一旦揽活者任性倾倒,就能省下大把费用,从而一本万利。

  马克思的《资本论》有这样的表述:“如果有20%的利润,资本就会蠢蠢欲动;如果有50%的利润,资本就会冒险;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冒绞首的危险;如果有300%的利润,资本就敢于践踏人间一切的法律。”从曝光的案例来看,垃圾处理的“生意圈”水很深,有的承包再分包,各种“不能说的秘密”;而操作上往往昼伏夜出,半夜上路,而且不会“独宠”某个地方,而是“雨露均沾”,郊区、桥洞、高速公路甚至跨市偷倒,让监管防不胜防。

  因此,既然偷倒者痴迷于大发横财,那压缩其利润就是问题关键。在现有法律处罚机制下,偷倒垃圾违法成本低,从垃圾处理公司到建筑商、工厂企业面对罚款往往毫无压力。对此,增加惩处力度除了加强巡防、技术监测,也可探索通过公示、通报批评、设资质黑名单等,将乱倒垃圾与企业“大利益”联系起来,让偷倒垃圾的利润诱惑大大降低,让企业加深畏惧。

  另一方面,居民也可以做个有心人。作为辅助力量,公众的投诉举报可以增加偷运偷倒垃圾的危险系数,让更多违法行为“见光死”。目前,不少地方还实行了有奖举报措施,这意味着普通居民的慧眼将很有“价值”,也更具杀伤力。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