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中国留学生“烧包”式消费应成反腐线索

2014年04月15日 06:58   来源:红网   孙建清

  尤金是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第三大城市,人口只有16万,拥有百年历史的美国著名公立大学俄勒冈大学坐落于此。在这里,中国留学生人数从本世纪初的100人左右增至目前的1800多人。不光是人数激增,这些留学生的“烧包”式消费也让当地人“吃惊”。报道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学校停车场上,众多养眼豪车,有宾利、兰博基尼和阿斯顿马丁,还有数不清的宝马和奔驰。报道说,一些中国学生的穿着也十分高档。(4月14日《中国青年报》)

  曾有人计算过,一个中国留学生可以养活美国的四个家庭。这充分说明,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经济的贡献或影响是不小的。据说,为了孩子在俄勒冈大学读书,中国留学生的父母需要支付的学费为每年3万美元。除了学费,一个留学生来到美国,还需要负担各种手续费用,需要住宿费、生活费、电脑、手机等花费,有的还购买了汽车甚至是豪车。所有的花费,保守的数字恐怕要以百万人民币计。如果从高中开始留学,那么需要留学的资金少说得几百万元人民币。如是,我们不禁要问:哪位家长有能力让自己的孩子拥有这样的“烧包”式消费呢?

  于是,问题来了,就目前中国农民、中国工薪层而言,大多数很难具备出国留学的资金保证,更不用说在美国高消费了。惟一的解释是,能在缴纳一大笔学费、房子租金的情况下,还舍得花钱购豪车、穿名牌的留学生,一定是很有钱的家庭。什么人有钱?回答则是肯定的:非官二代,富二代莫属也。近期,媒体报道了多起中国留学生在境外的负面新闻,比如,爱买豪车,喜欢泡夜店、疯狂购物等行为,有的甚至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留学生的这种露富举动,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考:都是什么人在向美国源源不断地汇钱?他们的钱从何而来?哪些钱是守法经营挣来的?有没有非法所得?事实上,留学生的炫富是一种无声的自我曝光,如果顺藤摸瓜,说不定可以牵出一些贪官蛀虫或不法不仁商家。

  有道是“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从中国留学生“烧包”式消费中,不难查到那些来路不正的钱。据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统计,目前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人数超过28万。从留学生入手,查处腐败是一个简单易行的好办法。希望纪检部门把留学生特别是炫富的留学生作为反腐败查违纪的重要资源,加大查处力度,力争留学消费的钱不是不义之财,是干净的。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