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球时报:不能任由欧美重夺光伏业优势

2014年04月11日 10:54   来源:环球时报   苗连生

  近期,美国发起新一轮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双反”,加上行业增速放缓、金融等因素影响,行业盈利水平依然偏低,走向全面复苏还需各方努力。

  从起步开始,中国的光伏行业全球化程度就很高,一开始就面临激烈的全球竞争形势。十几年来,既经历了蜂拥热闹的黄金发展期,也经受了惊心动魄的痛苦整合期,在过山车般的起伏中,中国光伏产业实现崛起,带动了世界光伏产业的发展。同时推动了技术进步,降低了光伏产品成本,加快了全球光伏产业应用步伐,并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具备了成套技术打包输出能力。这也是中国光伏产业近年遭遇欧美“双反”的直接原因。

  欧美国家正“痛定思痛”,汲取过度依赖虚拟经济带来的经济风险教训,重新捡起放弃多年的制造业,积极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政策,支持本国制造业的复苏,以光伏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成为被支持的重点。美国政府通过税收抵免、贷款担保、鼓励光伏制造业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光伏发电占国内发电量的14%,2050年为27%。欧洲光伏工业协会预测2020 年欧洲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12%,2050年将超过50%。巨大的市场驱动光伏行业新一轮发展契机与博弈,欧美国家欲重新夺回光伏制造业领先优势的企图已十分明显。

  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提升中国制造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为落实这一目标,如何保持中国光伏制造业领先优势已迫在眉睫。在国家推动下,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应用市场提供国,正由光伏制造大国向光伏应用大国转变。但目前光伏企业普遍承受着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压力,大部分面临资金链紧绷的考验。融资“瓶颈”遏制效应一旦成为现实,会给中国光伏制造业优势产生致命损害。

  因此,一方面国家应对竞争力强、资产优良、掌握核心技术的光伏骨干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可尝试建立国家主权基金,用于对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战略性行业的支持。当然,更重要的是,中国光伏企业要保持敢闯敢拼、敢为人先、敢在世界舞台上与欧美领先企业同台竞技的行业精神,加大科技投入和产品更新换代,发力国际新兴市场,加紧国内排兵布阵。▲(作者是英利集团董事长)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光伏贸易不该只顾结冤家    2014年08月06日
  • ·中国光伏不应成为“软柿子”    2014年07月30日
  • ·人民日报:欧盟,别逞一时之快    2013年06月06日
  • ·中欧光伏和解背后的亮点与短板    2013年07月30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