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杨开新:为捍卫科学精神“点赞”

2014年04月08日 10:0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杨开新

  日前,围绕PX这一化合物到底是“低毒”还是“剧毒”,百度百科词条上出现了一场“科学保卫战”。结果,PX为“低毒”这一科学常识被定格,胜利源于近10位以清华大学化工系为主力的大学生的昼夜坚守。

  在科学昌明的今日,PX的化学毒性在学界早有定论,网友习惯于查阅和引用的网络词条自然应该照实记载。可由于相关话题较为专业、艰深,公众难以接触到权威信息,对其往往不甚了解。在这种情况下,对其毒性的高低,有些人往往“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宁信其高,不信其低”,在广泛参与的网络上对词条随意进行改动,夸大其危害性,导致不少网友对相关产业产生误解。

  而清华学子们的表现令人刮目相看。正是为了捍卫科学精神,他们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关心社会生活,以建设性的姿态普及了科学知识、缓解了公众焦虑。这也充分表现了当代青年学子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的时代风采和追求科学真理的精神风貌,令人欣慰,值得称赞。

  还应该看到,此事也反映出社会群体间互动的新特点。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社会分工趋于细化,个人所掌握的信息和材料较为有限,但许多社会话题又需要相关的专业背景和从业经验,如何打通隔绝的舆论场,让不同社会领域之间相互了解,并在科学原理和客观规律之上求得广泛共识,已成为社会治理领域的一个难题。引入热心于公共事务的专业人士,及时发出权威、准确的声音,鼓励他们成为“网络科普志愿者”,无疑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这方面已有一些自发的探索行为。比如,有关科学界人士成立科学松鼠会、啄木鸟科学小组等社会团体,一些医疗卫生界专家在网上巡诊,就网友提出的问题,用生动、准确的话语及时回应,均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有关方面应进一步探索,不断形成规范的机制,让更多专业人士走出书斋、牵手网络发出更多真实的声音。(经济日报记者 杨开新)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留住科学精神不止于保住一栋楼    2016年06月24日
  • ·普及科学精神是更重要的科普    2016年05月25日
  • ·整天算计利害 哪来科学精神    2016年01月14日
  • ·创新时代更要讲科学精神    2015年01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