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标准化”还需应严把关

2014年04月02日 10:12   来源:荆楚网   伍鸿荣

  “挂号难难于上青天”,大医院人满为患;“不信任、不愿来”,基层医院冷冷清清——医疗资源发展不均衡加剧了看病难。如何让基层医院也能有更多的优秀医生?上海市率先探索建立了“5+3”住院医师培训制度,建立“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正式启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一项似乎只是医疗行业内部的改革,能给百姓看病就医带来怎样的改变?(3月31日人民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把学校基础理论对应实践过程。在上海和深圳已经开始探索实施,其目的是要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使其达到“同质化”。 “看病难”的根本问题是民众对基层医院医疗水平不信任。因医疗水平差导致医疗事故事件经常见诸于报端。因此,只有医生临床看病水平提高了,就会从根本上扭转这种不信任的局面,使其打心里体会到,很多基层能够解决的病没必要跑到大医院“排长队”。国家卫生计生委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做出了正式启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决定。

  正式启动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就意味着医师上岗之前将趋向于“同质化”,通过了这个培训合格者,颁发其合格证书,就成了“老百姓信得过的医生”,其单位也自然被誉为“百姓信得过的单位”。这样的一张证书,就显得尤为重要,应当严格把握好“标准”关,考核不合格者,坚决不让其上岗。

  然而,要想实施好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其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将会面临包括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我们应当采取有力措施,从严把握好医师“标准化”建设,使其不发生蜕变。

  首先,要把医师规范化培训与非法行医等同起来。目前,在试点的省份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只是其进入医院的一个岗前培训,并未上升到法律层面。而我国现行的法律对非法行医的界定是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人群,而这类取得医师资格证的人群很大部分并未取得岗前培训考核合格证书,其医疗水平究竟如何并没有一个指标衡量。强调“人命关天”,就必须对现行的刑法进行修订,把岗前培训不合格者从事医疗行为视为非法行医。

  其次,要严格把握好岗前培训合格证书发证关,建立全国统一考核标准。发证是医师“标准化”关键环节,必须经考核合格才进行发证。当然,我们一些职能部门,“给钱发证”现象并不少见,譬如2006年新华网报道,ISO质量认证变味:给2万元钱就发证,成了权力部门变现的工具。这样的认证只能是流于形式,没什么很大的意义,只是骗取民众的信任而已,一旦民众觉醒,很难想像还会有人去光顾这家医院,没有人会把生命开玩笑。

  最后,要彻底杜绝人情关、金钱关。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全面实施,将成为医学生进入医院的门槛。这些制度在人情和金钱面前,很可能被沦陷,成为摆设,制度再好,还是要靠人来实施,由于人的主观能动性,能不能通到最后一公里,还是个问题。恰如“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人事腐败问题是腐败之源,须以铁的纪律和重拳惩治。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