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百姓开放机关食堂是"一箭三雕"之举

2014年03月28日 11:04   来源:东方网   苑广阔

  机关食堂的长队里看不到公务员,倒不乏老年人、外来务工人员,这是记者3月26日中午11点左右在云南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内看到的场景。“市级机关食堂向社会开放,是在政务中心搬迁前就确定的方案。当时主要考虑是便民。”昆明市机关事务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1年昆明市市级机关陆续搬往远离市区的呈贡新区以来,昆明市级机关食堂就开始向社会开放。(3月27日《人民日报》)

  国内多数党政机关单位,都有自己的内部食堂,只不过这些机关食堂只对机关内部人员开放,老百姓即便有钱也进不来。因为机关食堂往往享有财政补贴,所以“吃食堂”成了政府公职人员或显性或隐性的“专属福利”,在这些内部食堂里,不但可以花很少的钱就可以吃到很丰盛的饭菜食物,而且因为是给“自己人”食用的,所以在食材的采购、卫生管理等方面,也更加严格、规范。

  而在云南昆明,机关食堂却不再是当地政府公职人员的“专属福利”,附近的居民,百姓,甚至是工地上的民工,都可以名正言顺地走进机关食堂,以和公职人员一样的价格,吃上和公职人员碗里一样的“公家饭”。

  在我看来,政府机关向普通百姓开放内部食堂的做法,至少在三个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称得上是“一箭三雕”之举。首先,此举方便了附近的群众,给附近百姓带来了实惠。对于居住和工作在附近的百姓,以及在附近工地干活的民工来说,有了这样的机关食堂,等于是有了解决一日三餐的后厨,更别说机关食堂物美价廉的消费,远比在市场上的消费更加实惠了。

  其次,此举倡导了社会公平与公正,有利于改善政府机关的社会形象,拉近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尽管不是每个普通老百姓都愿意和“当官的”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但是对于大多数老百姓而言,如果有和国家公职人员同桌共餐的机会,他们的内心还是会感到一种公平与公正感,还是觉得比“当官的”总是高高在上的感觉好得多。而从老百姓这种感觉的改变上获益更多的,恰恰是政府公职人员群体,是背后的党政机关。

  最后,此举有利于干群之间的沟通交流,有利于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政府公职人员久居“庙堂之高”难免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接地气,不了解百姓的所思所想所为,而现在有了机关食堂这个平台,有了官民一起“吃食堂”的宝贵机会,双方在这种零距离的接触中,自然可以彼此了解,互相交流。尤其是对于公职人员来说,了解当前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求,才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才能让自己的工作真正满足百姓的期待,才符合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要求。

  既然党政机关开放内部食堂有着如此多的现实意义,那么全国其他地方那些有条件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是不是也可以考虑开放自己的内部食堂,让更多老百姓也吃上“公家饭”呢?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