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以刊论文”形成可寻租利益链

2014年03月13日 07:55   来源:新民晚报   江跃中 潘高峰

  “以刊论文”现象的背后,已形成了一条可供寻租的利益链,使学术论文的评价发生了严重错位,即由对论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变成了追究论文的‘出身’,助推了学术浮躁的蔓延。”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教育界别联组会议上,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委副院长冯俊在发言中,严厉抨击学术、教育领域的这股不正之风,呼吁加以有效遏制。

  此前,另一位在沪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在一件提案中要求遏制我国科技教育界另一股不正之风——异化的“仕而优则学”谋求个人占有更多资源和更大利益。

  “以刊论文”助推学术浮躁

  冯俊委员指出,学术论文质量水平的高低,与发表文章刊物的级别和名气没有必然的联系,许多好文章不一定都发表在大刊名刊上,许多小杂志也登出了很多好文章。“然而,在学术界和教育界,却广泛存在‘以刊论文’的倾向,普遍把发表在核心期刊上文章的数量多少,看作是项目结项、业绩考核的主要依据,取得更多科研经费的前提条件,看作是评职称、晋级别、评各种荣誉头衔、得各种奖项的标准。”

  冯俊认为,这种“以刊论文”的倾向,久而久之与人们的物质利益、社会地位密切相关,背后已形成了一条可供寻租的利益链,这种“以刊论文”的倾向,使学术论文的评价发生了严重错位,即由对论文学术价值的判断,变成了追究论文的“出身”,助推了学术浮躁的蔓延。

  “学术期刊的价值取向发生偏离,就会滋生腐败、助长社会不正之风。”冯俊委员披露,不少学术期刊把进入“核心期刊”作为办刊的至高和唯一目标,一味地去追逐、迎合“核心期刊”的遴选标准,有的学术期刊已将刊物办成了半月刊、旬刊,千方百计扩版、提高载文量、文摘率和引文率。

  冯俊委员建议相关单位在绩效考核、职称晋升、成果结项和荣誉奖励的评审中,对个人和机构的评审中,均应采取代表论著的评估,不能强调刊物等级和论著数量。还应改革学术评价机制,充分发挥单位学术委员会的作用,建立“代表作”同行评议制度,以最有代表性的一两件作品,作为学者学术水准的评定依据。

  加强对官员攻读学位的管理

  葛均波委员在提案中分析说,“学而优则仕”是孔子的名言,还有一句话是“仕而优则学”,原意是:“做官的事情做好了,就能更广泛地去学习以求更好。”

  “但是,在今天的科技教育界,‘仕而优则学’却异化成了一些人利用行政职权,谋求个人在科技学术领域中占有更多资源和更大利益的写照。”葛均波说,长期以来,科研机构包括学者自身的行政级别,一直受到学术界的诟病,各级科技教育管理体制和规则的过度行政化,导致出现“仕而优则学”的异化现象,对我国科研创新和人才发展越来越显现出负面影响,已经到了必须重视,下大力气改革的时候了。

  例如,某些官员想方设法搞博士学位,秘书代上课、完成作业、撰写论文,学校卖文凭,这些“官员学者”不仅“仕而优则学”,获得的头衔逐年增加,而且抢占大量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资源。

  国内科研单位管理体制的过度行政化,促使官本位思想泛滥,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热衷于进入官场,数十位教授竞争一个处长职位的现象时有发生。

  葛均波委员建议国家科技主管部门应对“仕而优则学”现象进行专项研究,采取措施解决。他表示,首先要加强对官员攻读学位的管理,严格学位审查制度,对于自己不能独立完成教学计划和论文撰写的人员,不得授予学位。再就是精简繁琐的科研管理体制,压缩行政权力在科研资源分配中的权重,削减各种个人或单位头衔与称号的设立和评审,明文规定行政职位不再占有科研资源,将国家科研经费交给与行政管理保持距离的基金委员会管理。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