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全国政协委员、湖南省环保厅副厅长潘碧灵透露,今年两会后,第一次土壤污染普查数据可能会对外公布。(3月3日《北京青年报》)
近年来土壤污染与雾霾天气一样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可土壤污染一直是个“谜”。数据显示,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每年受污染的粮食高达1200万吨。
令人不解的是,PM2.5污染数据早就大白于天下,土壤污染信息却一直保密,北京律师董正伟曾两次向环保部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均被告知不宜公开。潘委员说两会后可能公开,这是他个人猜测,并不代表官方正式意见,况且只是“可能”,是否公布还不一定呢。窃以为,土壤污染不能再秘密下去。
首先,保密只会增加公众猜疑,这些猜疑很可能滋生不安甚至恐慌情绪。
其次,土壤污染与公众健康及生活、利益息息相关,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凡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及重大关切密切相关的政府信息都应该公开。
第三,公开土壤污染是治污、修复土壤的第一步。专家分析,治理土壤污染不仅需要巨额资金投入,且难度极大,难在它是一种“复合型”、叠加型污染。但再难,也要积极作为。我国农业粗放型耕作模式,对化肥、农药的过分依赖已走到尽头,须下决心建设生态型农业。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