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会后的追问决策绝不是“戏言”

2014年02月28日 07:17   来源:红网   田佳玮

  2月12日,李克强主持召开本届政府的第38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坐在总理对面汇报的是环保部部长周生贤。听汇报时,李克强一直在材料上记录着。当周生贤汇报结束准备离开时,李克强说:“你先别走,我还有几个问题要问你。”然后他便对着材料后面的具体措施逐条发问。围绕这一议题,他的追问不少于数十问。(2月26日《中国青年报》)

  开完会议后“意外”提问,就好比笔试通过后突然再加一个面试。若是心中没有储备实在的东西,势必会露出“马脚”。要是习惯了打太极式儿的搪塞,或许会在被问到关键地方哑口无言;但若是心中早有准备,便可以胸有成竹,娓娓道来。总理加的这几道题目,是在考察官员的“内功”,也是要掂量掂量相关部门对待承诺坚守的决心有多重,同时也是一种提醒:政府所做的每次承诺,都要落到实处,才能赢得民众信任。

  从习近平主席的“地沟油往哪里去了,不会去搞麻辣烫了吧”的质问到李克强总理会议后的追问,民众于“接地气”的问题中,看到的是新一届领导班子的良苦用心。认真细致地进一步追问其实都是在对相关部门做出提醒: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定要实实在在,不能堂而皇之,流于形式。汇报工作不是一纸公文就能解决,必须让它接住地气,让决策真正地用于行动。

  于频频见诸报端的“落马”官员身上,民众读到了部分官员“台上宣言”和“台下作风”的云泥之别。加上每次政府工作会议中,信誓旦旦的承诺很多都落下“雷声大,雨点小”、不了了之的收场,群众对一些政府部门失去了信任也实属必然。虽然部分官员的行为不代表整个官场的工作作风,但还是会有很多民众“受了伤”、失去了“信仰”。

  言而无信,不知其可。与其做出承诺,让民众望穿秋水的希望沦为一无所得的失落,不如一开始就不让其有所憧憬。如果消耗的是信任,那么最后丢失的必是民心。且不说一言九鼎,君无戏言,最起码让公众看到的应是全力以赴的诚意。没有人喜欢被欺骗,不管这谎言是多么的天花乱坠。人们只会抬头仰望,只会相信雾霾过后眼前的白云蓝天。

  在纷繁的视听面前,这个时代的信仰沦为可有可无的摆设。无处不及的媒介,让谎言的形成轻而易举,一如被戳穿时的毫不费力。失信仿若决堤之水,树信形同聚沙成塔。坚固社会的信任体系,就要让行动贴着地面,让每次的承诺都系着百姓的柴米油盐。李克强总理的追问,正是对这一点的重申,正如报纸所言:总理对决策品质是有标准的,如果达不到标准,他绝不会迁就。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