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位居世界首位 不能只专不利

2014年02月24日 07:06   来源:红网   范德洲

  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受理量为82.5万件,同比增长26.3%,已连续3年位居世界首位。共授权发明专利20.8万件。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4.4万件,与去年持平。(2月21日《经济日报》)

  如果单纯地从专利的数量上看,我们确实可以称得上是专利大国。截至2013年底,我国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2件,提前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3.3件的目标。此前,2011年,我国专利申请量跃居世界第一,根据《专利合作条约》提交的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居全球第四。不过,让我们遗憾的是,我们的许多专利,目前还只是处在“只专而无利”的休眠状态之中。

  造成专利休眠的原因很多,其中,有些专利是因为缺乏多方位的支持而无法转化。大学、科研院所的专利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却一直呆在纸上仅仅是文字,或者是,授权之后又不得不放弃。因此,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就显得至关重要。这样,我们就能够从法律的层面,确保真正富有“含金量”的发明专利早日修成正果。

  与此相对的是,有些专利,简直就是僵尸专利。这一些专利,只是为了获得国家补贴、税收减免、进入园区而闪亮登场。这就如同科研论文的发表,早在2006年,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叶继元教授就统计过:在目前初步认定的2700种人文社科学术期刊中,竟有约500种学术期刊在7年中没有被引用一次。这两个怪圈,导致了潜力股的专利不得不休眠而垃圾股的专利却是满天飞,而最终的结局就是,我们的许多专利,就会处于一种泡沫繁荣的状态而无“利”可图。

  专利的无利可图,还因为我们的专利布局不够合理。从35个技术领域中维持10年以上的有效发明专利来看,国外在华专利拥有量是国内的4.4倍,电信领域甚至达到了10.8倍。如此巨大的反差,也是我们必须正视并且着手解决的问题。

  “只专而不利”的专利,其实是双重的浪费,而解决之道就是对症下药。一方面,针对潜力股的专利,无论是经济层面还是技术层面乃至具体到转化过程,社会与政府职能部门,都应该加大扶持力度。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提高申报专利的门槛。不是随便一个什么折腾,就能够披上专利的外衣。至于那些打着专利的幌子企图获取国家补贴的垃圾股专利,职能部门更应该果断亮剑,否则,鱼龙混杂,难免就会导致“劣币驱逐良币”的后果。

  解决好这几个痼疾,我们的专利,就能既专又利,我们也就能够从专利大国昂首迈入专利强国。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