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标线乱象应追查验收环节

2014年02月18日 07:31   来源:羊城晚报   唐螂

  最近,本地媒体特邀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巡城,体验广州路边交通标线,短短两个小时的巡视,就发现至少15处问题路段。调查发现,之所以出现新旧标线重叠混淆的情况,主要原因是“标线施工过程中不规范,新标线的玻璃珠没放够,旧标线没有铲除干净就刷黑漆覆盖”。

  城市中的交通标线,重要性不言而喻。车辆循交通标线行进,运行秩序靠标线来提示维系,标线标示混乱,必然也会带来交通秩序的混乱,令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陷入无序,甚而危机。任何交通管理部门,也不应对交通标线的质量掉以轻心。然而,偏偏我们这个城市的不少路段,甚至是广州大道这样的南北通衢,也被代表和委员抓了“现行”,出现了不该有的“新旧标线重叠混淆”的情况。

  “不规范”、“没放够”、“没有铲除”这些眼见功夫的问题,归结为“原因”,恐怕只是事情的表面。所谓批评的说法,也真是客气了,把这些说法“翻译”一下,其实那些被“轻描淡写”的行为,恰恰是令纳税人发指的浪费公帑行为。而如果是政府工程外包造成,那作为负有监理责任的人员,就有渎职的嫌疑。难道不是吗?堂堂的施工过程居然“不规范”,不规范是什么意思?那就是不按照技术标准和技术准则施工,“不规范”还能验收,真是荒天下之大谬;“没有放够”、“没有铲除”又是什么意思?那是“偷工减料”和“货不对板”,这样有明显缺陷的政府公共工程也可以验收付钱?那和“串通一气”地“揾政府笨”有什么区别?

  照理说,大凡属政府外包外派的工程,都有严格的验收标准,这些标准应包含严格的质量和有效的时间维度规范等,有关部门在验收过程中,应当有严格和公开的程序。然而,从目前情况看,很多类似“划标线”这样有技术含量、但又有着大量空子可钻的“公共工程”,招标时看似有规范的资质审核,也有了公示等一系列手续,充分表现了“公开”的程序过程。然而,在很多的同类工程中,对验收过程的制度执行和公开公示,经常是“水过鸭背”,至少,我们从没听过哪项类似工程,公开过整个验收的过程还有程序。其实,与其说招标过程很重要,还不如说验收过程也很重要,因为,只有对工程质量“放水”,政府的钱,才会流失在工程质量的“货不对板”上;其对公众的危害性,也会成为隐患深深埋在马里马虎“验收”当中。因此,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在巡视发现“交通标线”问题之后,应当把关注“验收腐败”的可能性,纳入重点关注的范畴。说实在话,以往,公众对公共工程的验收过程关注太少了,我们应当像关注预算问题那样关注“验收”,因为,这最终牵涉到政府公共开支的决算!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