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班制”经过验收了吗?

2015年11月10日 07:36   来源:羊城晚报   唐螂

  有媒体报道,佛山一所民办学校在自己的初中班级,实施具有创新意味的“走班制”教学,在学校设定学科教室,学生无固定教室。这个制度的教学特点是,学生每天根据自己的课表选择不同的课室上相对应的课程。这间学校的负责人告诉媒体,未来的趋势可能是在每个教学单元时间内,由同科的不同老师同时开课,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的老师。

  据说,这种“走班”教学的模式,在外地也有个别学校实施。学校目前宣称的好处是,学生兴趣提高,学生交流融洽,学科老师与学生的距离也在缩短等等。由于这种教学模式刚推行,虽然对传统教学的某些弊端带来一定冲击,但是,要以肯定甚至倡导的态度去对待这种未必能够避免失误的“探索”,我以为是草率的。

  首先,学校作为一种教学制度,是按照有关的标准设置的,从流程到要求乃至质量,教育部门都是有要求的,正如一个有品管标准的生产车间,它一定是按照某种标准和规定流程去运作的,离开了标准,你就算怎样信誓旦旦,也难说服别人,有合乎验收标准的理由。作为一种“创新”制度的尝试,对于监管领导部门,你的改革起码要立项并验收,才能够说自己是合乎科学和逻辑的。何况,初中是法定的义务教育,你的改革会不会达不到义务教育的水准呢?没有立项和验收,谁能够说得清楚?

  其次,在初中教育当中,家长是孩子的监护人,你学校的那些“前卫”的教学设置,用怎样的标准和理由,向监护人说明,它的实施能够保证自己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不差于传统的教学安排?

  此外,从学科课室设置的情况看,这家学校可能是在实行小班教学吧,如果是大班教学,万一某个学科老师很受欢迎,他或她又如何有精力去批改学生们的作业呢?

  ……

  总之,疑虑很多。我不反对在某些教学方面实施可控制的改革,却对此番盲目乐观的一刀切或者不无“作秀”式的教学设置安排变动表示谨慎和迟疑。

  目前普遍实施的教学制度安排,是现代学校经过炉火纯青历练之后的成果,而且,全世界都在运用它,这至少是一种“近优”的制度和历史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充实、改造,但是不能轻言抛弃。而且,所谓“走班制”,由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高中生去实行,可以说还算稳妥;而由对是非判断还没有成熟的初中娃娃去判断自己的学习走向,说得好听是拔苗助长,说得不好听,则是推卸责任。

  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对于人才成长一事,我以为过于“激进”,未必是好事,大凡是这方面的“改革创新”,我以为都应该在可控和可监测的框架下进行和实施,才是妥当。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