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大学舍友和自己父亲“婚外恋” 拷问大学教育失位

2014年02月17日 07:08   来源:红网   梁国江

  今天有两个新闻值得关注,吸引了无数眼球的围观,刺痛了无数人的神经。一个是发生在广州某大学,一名大三女生情人节前一晚在网络上发帖,“血泪控诉”大学舍友和自己的父亲的“婚外恋”。“我的大学舍友勾搭上我爸爸,现在怀孕就要生了!爸爸,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和妈妈?”(2月15日《信息时报》);另一件发生在广西某艺术院校。1月14日,两名同一宿舍的女生突然出现中毒现象,经送医院检查,是亚硝酸盐中毒。两女生的室友曹某因涉嫌投放危险物质罪已被批准逮捕,她在落网后称,因受不了嘲讽欲服毒自杀,在倒水过程中不慎将亚硝酸盐掉入饮水机里。(2月16日广西新闻网)

  近几年,大学连续发生“同舍相煎”的事件,去年4月发生复旦大学男生被舍友投毒事件,去年1月日照某大学大一女生被网友强奸后又把舍友送入“狼口”,再往前追,云南大学马加爵正是在10年前的这几天连杀4名舍友。无怪乎现在网上又流行“防火防盗防舍友”的网络语言。

  “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分给我烟抽的兄弟,分给我快乐的往……”老狼在唱《睡在我上铺的兄弟》这首校园名谣时候,上述事件的大多数当事人还没出生。曾经,“舍友”是一个多么令人向往难忘的字眼,舍友之间的友谊用亲情形容一点不为过,用迷信的说法是先人修行多少年换来的缘份,可今天“舍友”沦落到像防火防盗一样需要防的田地。除从当事人自身原因外,大学也应该问问自己的良心,为什么这些总发生在大学,在教育上是不是“失位”。

  目前,在我国,大学的评估和排名主要看各校的生源、师资力量、学科建设、科研产出等“硬指标”。但是将“硬指标”过于夸大,必然造成道德教育在大学中失位。大学教育过于追求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同时却放松了对大学生的道德水准的提升。甚至有某大学教授教育学生:“当你40岁时,没有4000万身价(家)不要来见我,也别说是我学生。”这样的大学教育,自然使一些大学生的价值观异化,在他们眼里成功至上,为了成功可以牺牲一切,包括道德、理想、亲情。

  日前,我国发布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大学的一切活动从根本上说具有社会性,在传播知识的同时,还要遵循道德准则,负载道德理想,培养学生的道德人格。我们每所大学应该以此为契机,在校园大力开展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用核心价值观使大学生从迷茫的“雾霾”走出来,变得阳光、健康、自信、向上。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