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独立报到是理性的大学教育第一课

2013年08月23日 09:32   来源:荆楚网   梁好

  今日,各大高校陆续开学,大一新生是否该独立报道在网上引发热议。“物理隔离”、网上报到、“老乡学长陪伴”、网上订购生活用品……据媒体报道,为了帮助“95后”孩子树立独立生活的理念,一些在京高校采取了多种方式“逼迫”新生独立报到,以此迈开大学独立生活的第一步。(8月22日人民网)

  现如今的孩子独立意识不强,自主能力差,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其实,这也并不能怪之于孩子,对于孩子而言,从一生下来,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而进入了学校,家长给予他们的唯一任务便是学习,除了学习,他们无缘接触社会,也没有时间锻炼自己的能力,每天被繁重的学习压力所包围,连自由生活的空间都没有,我们又怎么指望他们独立自主?

  因而,对于经历过高考独木桥,顺利步入大学生活的学子们,独立意识的培养,自理能力的教育至关重要,唯有此,才能让这些新生们平稳渡过新学期,顺利完成高中生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与对接。一些高校采取“物理隔离”“网上报到”“老乡学长陪伴”等多种方式“逼迫”新生独立报到,可谓煞费苦心,也是理性的大学教育第一课。

  事实上,已经步入十八岁的大学生们,从心底里讲,他们并不赞同家长陪同报道,青春期的叛逆,独立意识的自主萌发,使他们渴望自由的生活,大学意味着全新的开始,意味着离开家长的约束,他们对此充满期待与憧憬。然而,家长却并不这样想,在家长的眼里,孩子终究是孩子,即使他们考上了大学,甚至于成家立业,依然是孩子,依然需要家长的照顾,对于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孩子,家长更愿意履行自己的责任,尽量多为孩子做点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讲,家长帮助孩子注册报到,只是一厢情愿,孩子并不领情。因而,学校采取“逼迫”新生独立报到的种种方式,实质上也是帮助家长消除溺子情节,帮助大学新生摆脱家长的过度包办,这种形式很有必要,也很有意义。

  作为家长,应当深刻明白,爱孩子就应当对孩子充分的放手,给予孩子足够的自由与空间,给予孩子独立的机会,大学四年生活,家长不可能每天都陪伴着孩子,与其开学初自己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倒不如让孩子自己主动进入角色,去承担即将到来的独立的生活。

  其实,大学逼迫新生独立报到,虽是针对大学生家长,实际也是在给我们的中小学生家长善意的提个醒,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不能仅仅只关注学习成绩,更要关注其综合能力,而独立生活的意识与素养尤为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如若过早的放手,让孩子过一种独立的生活,也不至于在已经成年的孩子步入大学之时因独立不独立报到而纠结。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