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网红成毕业生向往职业,何尝不是对大学教育的嘲讽?

2016年07月15日 11:39   来源:中国江西网   程振伟

  2016年被网友形容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因为今年大学应届毕业生人数达765万人,刷新纪录。其中有48%的毕业生选择不就业。毕业生最向往新兴职业排行榜上排名第一的职业是网红。(7月14日,南方网)

  若是在两年前,“网红”尚难界定为职业。可一眨眼间,“网红”不仅成为网络热词,网红经济估值达到千亿市场,“网红”居然成为“要么不就业要么从事最喜爱职业的毕业生”之最爱。做网红真的适合大学生?网红成了“最理想职业”反映了什么症候?

  众所周知,目前网红的最大输出平台是视频直播。而视频直播正好走在灰色地带的边缘。日前多家视频直播平台涉黄被查,其中就有王思聪投重金打造的熊猫TV。今日有媒体报道,有网络主播爆料,表面上红红火火的视频直播,1万个粉丝中难有200人是活人。视频直播备受瞩目的背后,却是巨大的泡沫。网红表面上看日进斗金,其实很可能是水分最大的伪职业。

  对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网红难言理想职业。你可知表面光鲜的背后,是多么庞大的幕后运营团队。而且在这个颜值为王的时代,多少毕业生拥有标准化的“网红脸”?难道为了网红之路动辄整容?对毕业生而言,你可知王思聪为何如此活跃?频频露面成为新闻人物,是因为网红团队与新闻媒体结成利益共同体,而王思聪恰恰成为中国网红界的代言人,没有实力强大的网红推手,哪有可持续性的网红职业?

  “网红成最向往职业”打脸大学教育。大学生经过长期专业学习,因为社会上网红职业最热门,看起来似乎“最容易赚钱”,而视网红为“最佳职业”,暴露了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足,和社会实践经历匮乏。但凡大学里有职业规划课,就应该知道,即便网红是暴利职业,真正赚钱的网红也是稀缺资源,背后是常年艰辛和坐冷板凳,要知道时下最火的网红papi酱,成名前也有论坛博客常年打酱油经历。大学生毕业要么不立即就业,要么一拥而上做网红,其实反映了大学生脚踏实地精神不足,和投机暴富心理。不久前王思聪就说过,大学毕业生口口声声创业,不想替别人打工,其实是不想早起。而且太多毕业生选择做网红,显然是大学教育资源的错配,显然屏幕前直播吃吃喝喝玩玩,是不需要多年大学教育做预备的。

  “网红经济”看起来庞大,背后极可能有巨大泡沫,网红职业看起来光鲜,背后其实有多少龌龊和猫腻?!有没有发现,今年王思聪在媒体前的曝光尤其密集,其实还不是急着为网红代言,用自身行动催生“看起来挺美”的网红市场,背后之艰辛风险,需要有多少推手才能催生一个赚钱的网红,只有少数当事人知道。大学毕业生有专业知识,本身应有独立思考之精神,更要有脚踏实地做事之态度,甚至要有先为别人打工积累经验再自己创业之务实态度,千万别被“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网红们晃晕,须知网红之路不仅艰辛,而且有风险,行业规范尚未形成的网红,成了毕业生最期待之职业,何尝不是对当今大学教育的嘲讽?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给新型农民更多职业空间    2016年06月2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