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 颖:多地现用工荒 思路换换或可不慌不忙

2014年02月11日 08:13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一些地方的节后劳务市场又见“慌”字如影随形:企业为招不到合格的工人而慌,农民工为找不到心仪的活儿而慌,甚至当地政府也慌得不行,一边忙着帮企业搭建招工平台,一边忙着培训农民工。此种状况近些年愈演愈烈,农民工、相关企业、当地政府无不喊忙叫累。

  既然大家都慌都忙,何不各自把思路换换?比如企业,为什么不与农民工签订长期劳动合同?俗语说“做生不如做熟”,好端端的何必频频换人呢?企业说不是他们想换人,是农民工主动炒企业“鱿鱼”;农民工则说,挣得少、待遇低、无长期劳务合同,没前途。可见主动权仍在企业手中,只要企业愿意,问题完全可以内部解决。一方面,企业应清醒地看到,劳动力红利唾手可得已成过往,劳动者工资逐年增长已成趋势,不能再沿袭“用新人降成本”的陈旧思路;另一方面,得加强企业内部培训,理顺岗位转换与职级晋升通道,让员工看到成长的希望和进取的机会;与此同时,还须通过人性化管理,让员工多几分归属感。当然,这样做可能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但从形成稳固的人力资源角度看,长期收益将十分可观,也不至于总为招工而慌乱忙碌了。

  当地政府同样可以换换思路。比如,对连续用工的企业予以奖励。再比如,优化农民工培训管理机制,集中各方财力打造专业化、信息化培训体系,沟通劳动力市场双向信息,等等。到那时,年后劳务市场的诸多慌与忙或可成为往事。(佘 颖)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