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东莞扫黄难背后的地方保护主义不容忽视

2014年02月10日 17:07   来源:人民网   堂吉伟德

  9日上午,央视对东莞市部分酒店经营色情业的情况进行了报道。9日下午,东莞市委、市政府迅速召开会议,统一部署全市查处行动。东莞市从下午开始,共出动6525名警力对全市所有桑拿、沐足以及娱乐场所同时进行检查,并针对节目曝光的多处涉黄场所进行清查抓捕。在东莞国安酒店,警方查处了多对涉嫌卖淫嫖娼的人员。(《中国新闻网》1月10日)

  央视报道之后,东莞色情行业再度引发外界关注。作为有名的“世界工厂”,东莞色情业的泛滥成灾,固然跟其产业承接、区域定位和特殊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但根本上还取决于地方治理的暧昧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取向。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东莞的色情业也非一天就如此泛滥成灾,作为名声在外的“性都”,其色情业泛滥早成公认的事实,以至于成为一张地方的名片。

  尽管色情行业的罪与非罪,合理与不合理,合法与非法存在争议,但在法律和道德的层面却被禁止,“扫黄打非”已然成为国家行动,何以在一轮又一轮的集中整治中,东莞的色情业依然安之若素,甚至发展壮大?2010年,东莞地下色情行业经理人表示,在东莞大概有10多万的小姐。整个地下色情业和其直接、间接的关联产业,每年产生接近400亿元左右的经济效益,而东莞的GDP为3700亿元。10多年间,大大小小的整治行动在东莞多次开展,历次扫黄行动中也取得了或多或少的成绩,可运动战过后地下色情服务又卷土重来,甚至较此前更为猖獗,直至一次新的更大规模的扫黄行动被逼着展开。

  2010年东莞曾开展了“史上最强”的一次整肃,其起因依然来源于外力的倒逼。“招嫖短信”被发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手机中,被认为是这次扫黄行动不断升级的重要推手。然而通过这次调查来看,色情行业在东莞依然是打而不死,愈打愈强大。究竟是“保护性打击”还是“应付式治理”,确实值得进行“不看广告看疗效”的拷问。坚挺的色情行业背后,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理态度,才是最需要解读的关键所在。

  对于广西传销打而不绝,中国反传销协会负责人曾一语道破天机:当地经济能从中受益,大量外地人涌入能拉动经济发展。当地一些官员也承认,正是因为将其当成一个产业来做,才使传销等违法行为完全失控。从食品监管中的“执法为利”,到交警管理的“放水养鱼”,到治理超载的“合法漂白”,再到环境保护中的“衣食父母”, “权力经济”和“执法经济”在一些地方和领域已经成为通行模式,并最终表现为地方保护主义。前不久,广东毒品“第一大村”被清剿,在这个有着14000多人的村庄,两成多村民从事冰毒制造,村党支部书记和副书记均涉嫌带头制毒。然而,在光天化日下,在法治社会里,一个“制毒村”竟然能招摇“成长”,其背后的教训却需要持续反思。从根本上讲,还是与地方保护主义之下,相关管理部门不作为有着直接关系,以至于养虎为患。

  相比于安全、毒品和色情本身来说,地方保护主义下的行政不作为才最值得警惕。要对色情行业形成持续的打击,要让其得到根本的治理,最关键还得通过刚性的行政问责和绩效考核,打破地方保护的惯性和行政执行的惰性,使其真正发挥“治理者”而不是“保护者”的角色。如此,“性都”东莞的形象才可能真正得到扭转,地方治理的成效也才经得起检验。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