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东莞否认艾滋谣言 事实是粉碎网络谣言的利器

2014年01月23日 07:36   来源:红网   文/毕文章

  网上近期传东莞市KTV小姐中有2704位患有艾滋病,其中厚街镇就有1600位。21日,东莞市卫生局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说,“经查,这些信息纯属谣言,类似网络谣言也曾在大连、北京和福州等多个城市出现”。(1月22日《南方都市报》)

  东莞市卫生局的辟谣至少可以带来两点启示:一是及时辟谣。网络时代,三人成虎。等到谣言流传太久再进行辟谣,网民已经深信不疑了,必须在网络谣言刚刚出现的时候就及时地戳穿它们;二是必须用事实说话。东莞市卫生局公布了数据,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市历年累计发现的、现住址在东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共2032例,其中女性424例。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事实胜于雄辩,这样做使得这个网络谣言不攻自破,无法骗人了。

  网络谣言从来就没有停止过,去年,“秦火火”和“立二拆四”涉嫌网络造谣传谣而被刑拘。全国各地公安机关陆续查处了一大批网络造谣的典型案件,很多在网上恶意造谣的人受到了法律的严厉制裁。但是,仍然有少数人顶风上,恶意编造谣言攻击某人和某企业,从制造和传播网络谣言中谋取私利,他们是罪魁祸首;还有些人形成了媒介依赖性,在传播谣言时,觉得只是在转发一条无关紧要的信息,使得一些本来传播范围有限的谣言却被无限地传播和放大了。对待前者必须严厉打击,对待后者应该正确引导。

  各级政府打击网络谣言没能取得让群众满意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各级政府根本就没有在第一时间内发表声明,导致网络谣言流传甚广,网民早已信以为真了,那些时过境迁的辟谣,哪怕是说得天花乱坠,再也没有人相信了;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各级政府在公开澄清的时候,语焉不详,无的放矢,甚至是膝盖上钉马掌——离题(蹄)万里,根本就拿不出令人信服的证据,致使回应的真实性受到了质疑。辟谣的最佳方式应该是用数据、视频或者图像等证据来证明事实真相,才能让老百姓更加信服。政府自己说很有可能会被网民认为是在强词夺理,那就借助第三方平台进行辟谣。此法甚灵,何妨一试?

  

(责任编辑:张无)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对接连出现的网络谣言不可放过    2016年02月25日
  • ·网络谣言需要智慧治理    2015年09月21日
  • ·治理网络谣言,宜疏不宜堵    2015年08月1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