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盗号?别让网络谣言影响我们的金融生活

2016年01月13日 14:38   来源:西安晚报   王石川

  11日是微信年度重头戏——公开课活动举办日。为此,微信专门推出“我和微信的故事”测试版,让用户“晒图”。然而谣言也随之而来,说这个链接会盗微信号和支付宝号,并在网上迅速发酵。微信事业群总裁张小龙称,10日晚上的造谣事件导致上百万用户开始提现、解绑自己的银行卡了,微信服务器也几乎瘫痪了。(1月12日《信息时报》)

  “第一个微信朋友,现在还好吗?”当广大微信用户还乐陶陶地沉浸在测试体验中,“‘我和微信的故事’盗刷支付宝”扑面而来,引发了恐慌,特别是让支付宝用户们心惊肉跳。信还是不信?上百万用户开始提现、解绑自己的银行卡,便是答案。

  相比于一些普通的社会性谣言,“‘我和微信的故事’盗刷支付宝”由于涉及用户切身利益,更让人心惊肉跳,哪怕谣言根本经不起推敲,也能蛊惑一大批人,人们选择宁可信其有,否则钱被转走,就损失了真金白银。正因如此,在这起谣言中,支付宝躺着中枪。当谣言号召“马上把支付宝的钱转出去”时,无数支付宝用户热烈响应。

  “造谣的动动嘴,辟谣的跑断腿。”一场乐事生生被谣言搅得一地鸡毛,相关用户更是在恐慌中不知所措。好在经过多方参与,比如一些公安微博、媒体官微、支付宝官方和微信官方辟谣,谣言渐渐沉寂。

  然而应看到,不能要求所有的用户都是技术达人,也不能要求他们个个有超强的心理素质,以及善于求证的辨析能力。一出现谣言,哪怕是最低级的谣言,他们都有可能被利用被蒙蔽。在建议用户提高辨识能力的同时,我们更应该追问的是,究竟谁炮制了谣言?是故意使网络空间混乱,还是图谋从中渔利?即便无利可图,因造成严重后果,也须受到惩处。

  但凡稍有法制意识的人都知道,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是违法行为,比如按照刑法规定,编造并且传播影响证券交易的虚假信息,捏造并散布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和商品声誉的虚伪事实等,将受到法律制裁。对于公民来说,不造谣不传谣当是底线。同时,面对不断出现的网络金融性谣言,相关企业和我们的监管部门也应该做好准备。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