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算入“非遗”,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庆幸之余,给我们更多的是警醒: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挖掘、抢救、保护、传承。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珠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我国第30项被列为非遗的项目,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介绍说,珠算是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伴随中国人经历了1800多年的漫长岁月。它以简便的计算工具和独特的数理内涵,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
“打什么如意算盘?”“三下五除二”……这些与算盘有关的日常俚语我们耳熟能详,但随着十多年前珠算退出小学教程,现在的不少学生已经不知算盘为何物。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珠算的计算功能已被计算机所取代,算盘离我们已渐行渐远。
算盘是否真的被历史长河淘汰,变得一无所用、一无所值?答案是否定的。科学研究表明,推广珠算可以提高人的智力,提高手、脑、口、眼、耳的协调力,以及记忆力、空间想象能力与反应能力等。但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和走近珠算这个中国人曾引以为豪的发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入到弘扬与保护珠算文化的行列中来,这恐怕是古老算盘应当在当代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
目前,全球有232项代表作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包括刚入“非遗”的珠算,我国针灸、端午节、书法、剪纸、京剧等都在该名录中。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普通大众却缺乏应有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扪心自问,除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些老外官员“热”外,少数政府部门和专业人士“急”外,公众相对是“冷”的,似乎没有多少人会为珠算入“非遗”欢呼雀跃,会为世界肯定我国珠算为人类作出过重大贡献而激动自豪。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孙家政在谈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时候,曾经用过一些很生动的话语。他说,这是守望我们自己的精神家园,这是记住我们民族自己回家的路。尽管我国已经颁布实施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各级政府积极推进,专家学者、志愿者大声疾呼,但由于某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天然民间性,但却缺乏社会大众的支持,始终成为我国非遗保护传承的软肋。
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古巴比伦神秘消失了,克里特文明、印加文明、玛雅文明销声匿迹了,并不是因为没有繁衍生息,而是无形文化的消亡殆尽。可见,留住一个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就留住了这个民族的过去和未来。珠算入“非遗”,保住了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这是件值得庆幸的事。庆幸之余,给我们更多的是警醒:还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我们去挖掘、去抢救、去保护、去传承,决不能让传统的遗弃、遗产的流失,成为我们民族深入骨髓的伤痛。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