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蒋旭峰:美国离“万倍薪差”时代或已不远

2013年12月03日 07:22   来源:经济参考报   

  瑞士近期举行的限制公司高管薪酬的全民公投折戟,瑞士的公司高管可以长舒一口气。而在大洋彼岸的美国高管看来,这一将高管年薪限制在最低收入员工12倍以内的动议着实好笑,因为美国一些高管的天价年薪已经超过一线员工的1200倍,山姆大叔正朝着“万倍薪差”时代迈进。

  美国经管大师彼得·德鲁克认为高管的薪酬上限不应超过普通员工的20倍。倘若德鲁克还在世的话,恐怕会对现实感到痛心。美国早已进入百倍薪差时代,一些公司甚至已迈进千倍薪差时代。根据美国劳联-产联的数据,2012年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中327家大型公司CEO的平均薪酬超过1225万美元,是一线员工的354倍。数据还显示,2012年美国CEO和员工的薪酬差幅冠居全球,远超过加拿大的206倍,瑞士的148倍,德国的147倍,法国的104倍,澳大利亚的93倍,英国的84倍,日本的67倍,挪威的58倍。

  在美国,比很多其他发达国家更坚实的自由市场经济传统,税制扭曲,CEO兼任董事长的现象普遍存在,金融过度创新,竞选资金和政治裹挟,见怪不怪的“旋转门”现象都是造成美国CEO收入超越全球同侪的背后推手。

  在美国,任何干扰市场经济和企业微观运行的举动都会遭遇来自各方面尤其是共和党的抵制,被扣上冲击就业创造等一堆罪名。目前美国的高管大部分收入来自股票奖励等非工资性收入,但是这类收入的个税税率反而低于工资性收入,自然会让CEO不对称受益。德勤的调查发现,在标普500的大型美国企业中,由非CEO人士担任独立董事长的企业仅占约两成。身兼双职的企业最高权力设置结构自然有利于薪酬分配、人事任命朝有利一把手的方向演进。

  美国民众希望冻结华尔街贪婪肥猫的丰厚收入或将他们解雇,但这在现实中有很大难度,因为只有这些创造出复杂金融模型的数学天才们才知道如何解开自己设下的难题,金融创新和现实脱节越远,金融肥猫的不可替代性就越强。美国竞选耗费的资金日益增加,金融、能源等重要行业每年投入游说的资金都达到上亿美元,这就意味着留给企业高管的特例将更难杜绝。在美国这个“公司帝国”,今日的高官就是明日的高管,鲁宾、萨默斯、奥尼尔、斯诺、保尔森、盖特纳这些美国历任财长无一不是在政界和商界的大门之间反复旋转,执政者堵上了高管的高薪岂不是堵上了自己的钱包。

  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披露高管和员工平均薪酬的差距,但这只是将事实曝光而已,美国并未推出任何具有约束力的治理手段,除非爆发重大的社会危机,美国很难在改革税制、设置选举资金上限、切断“旋转门”等方面下痛手。也许再过数十年,山姆大叔会迎来“万倍薪差”时代。                  (蒋旭峰)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