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不会为东海危机管控增添风险因素,刻意强调日美安保条约的主导性,才是在积聚风险因素。
美军两架B-52轰炸机于华盛顿时间25日晚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飞越钓鱼岛区域。27日,中国国防部发言人耿雁生对此作出回应:中国军队进行了全程监视、及时识别,判明了美方飞机类别。耿雁生同时强调,中方依据东海防空识别区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将对在东海防空识别区内的任何航空器的活动进行识别。中方有能力对相关空域实施有效管控。
自中国上周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以来,日美反应强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参议院称,此举将不会对日本“产生作用”。日本外务大臣岸田文雄接触美国驻日大使,要求获得美国的支持,建立“反对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联盟”。美国国防部长查克·哈格尔则对中国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表示“关切”,并声称“将密切配合该地区的同盟”。美国军机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之举,似乎以行动对哈格尔的表态作了证明。
从国际惯例的角度讲,日美的过度反应实属咄咄怪事。防空识别区属于美国首创,日本将其防空识别区发展到了超出防御姿态的使用水平,何以中国设立防空识别区就成“禁区”?防空识别区是防范危险飞行器的通行之举,这也是美日声称的主要功能。在中国划设识别区后不久就动作频频,折射出两点。其一,将防空识别区赋予了两个标准。自己划设防空识别区是为了“和平”,其他国家划设就会带来“不可预测性”。为了强调双重标准,刻意忽视了中国声明中不针对特定国家、维护公海上空飞行自由等主张。这种态度,目的是凸现日美安保条约对地区安全事务的主导性。其二,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确实触到了个别国家的“痛点”,挑战了过去既有的空中安全体系,束缚了个别国家空中利用防空识别区混淆领海、领空主张,对他国进行战略窥探和干扰的手脚。
中国设东海防空识别区不会为东海危机管控增添风险因素,刻意强调日美安保条约的主导性,才是在积聚风险因素。风险在于,既可能违反美国不在东海事务上不选边站队的外交承诺,又在事实上鼓励了个别国家以抛弃雅尔塔体系的方式成长为军事国家。从这个角度说,美国需要梳理清楚基于冷战形成的日美安全体系,与包括日本和平宪法在内共同构成的雅尔塔体系孰重孰轻的问题,消除其外交语言和军事逻辑的矛盾。必须看到,这种矛盾才会让东北亚安全形势具有过多的不可预期性;还须看到,中国对相关空域有效管控的决心不可能动摇。在这方面施加所谓压力,没有效果。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