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国内空置房6800万套”是多了还是少了?

2013年11月25日 09:50   来源:荆楚网   谢伟锋

  近日,一则关于房地产业产能过剩的“猛料”再次引发了大众对商品房空置房的关注。中国企业资本联盟主席、中华博士会执行会长杜猛抛出“全国有6800万套空置房,中国住房市场总量已经过剩”的言论一时间引来各路“围观”,但与此同时也引来一片质疑声。(11月22日 《新京报》)

  跟股票类似,楼市也有众多唱多唱空的各种因素在场内博弈。杜猛抛出的“国内空置房6800万套”来应证房地产产能过剩,对于众多草根来说,这算的上是一种戳中泪点的痛。而作为知名房地产商的任志强,在众声喧哗之中也选择“以理服人”,他质问学者“有没有看过统计年鉴,这些数据又是从何而来的?”

  立场不同,发声自然也不一样。不管是任志强要房地产健康状况代言,还是杜猛的产能过剩论,都绕不开中国房地产吊诡的前世今生。话说这两方都是来头不小的人,一个是房资深人士,一个是潜心研究企业的智库高层,双方却无法在这种关乎到全国经济指标大局的房产数据上统一起来。没有一个标杆性的数据来一锤定音,于是市场就有了住房空置“孰多孰少”的无果争论。不知道相关部门看到之后会做何感想。

  不动产信息登记的混乱无章,早就从房姐房叔等事件中暴露无遗。讳莫如深的房产信息成了各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最后防线”,这不仅给那些想以房查人的“好事者”陡增了不少门坎,还给住房统计带来了很现实的障碍。不管公家或者民间的组织,要真二八经的摸清其中的情况,有的时候还真得靠智能电表来代劳。

  当然这个新闻主要是针对商品房空置率的,号称一向都不装的任志强自然有他炮轰的理由,但是现实情况却真那么回事?那些海量的小产权房怕也是这次被遗忘的有生力量,他们的存在尴尬了不少商品房的漂亮数据。再拿笔者所在的四线城市来说,去年拿钥匙的小区,今年去看依然是灯火寥寥。更遑论那些造城运动中成为鬼域的遥远城市。在民间人士来说,高住房空置几乎成了城市原罪的一种。

  前些日子北京出台方针打击群租现象,就有人谈及大量住房空置的现象。一方面是热火朝天的造楼,一方面是高不可攀的房价,安得广厦千万间几乎成了寒士们的终极奢望。几代人的收入才能在一线城市拼个落脚地势必引来蛙声一片,这时就应该重视民众对于那些黑灯瞎火的空房所投去的怨恨眼神。而至于6800万套空房的多少与否,也只能留给子孙后代去讨论了。

(责任编辑:年巍)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对空置房该不该征税?    2014年10月10日
  • ·空置房为何雾里看花    2010年08月2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