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酒“文化”该醒醒酒了

2013年11月06日 07:49   来源:红网   马长军

  今年28岁的东北女子张海燕在陪3名男子喝酒唱歌时,因醉酒摔倒,被碎裂的酒杯刺破左锁骨下静脉后失血性休克身亡。家属从其工作的会所拿到80余万元的赔偿后,又将劝酒的3名男子诉至法院,索赔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92万余元。(11月5日《京华时报》)

  劝酒被起诉索赔,以我看有理,我认为这个案例也是对劝酒“文化”的一次警告。劝酒这种特色“文化”其实一点都没品味。

  我想大家对劝酒已经司空见惯了。酒桌上个个巧舌如簧,花样百出,不会喝酒的常常被劝得非喝不可,不喝就有愧于劝酒者的一腔热忱,就对不起自己的身份,那些会喝又能喝的如不一杯接一杯地往肚子里灌,似乎就要被人瞧不起。这就是最典型最粗俗的“劝酒文化”了。

  酒桌上的劝与被劝是需要互动的,你劝罢他,他又回来劝你,很多人沉迷在这种劝来劝去的游戏中,说什么“劝酒不到家是对人不够尊敬”、“人家敬酒你不喝就是不礼貌”等等,更有人指责不肯劝酒或者不愿喝酒的人是“不懂事”。有人劝酒时说,酒已经斟上了,不喝就浪费了。这是什么逻辑?明明喝一点就可以了,偏偏要人喝得晕晕乎乎,甚至喝出毛病了,直至喝掉人命。何止是浪费?你不劝酒不就得了。有人说,这一切都是为了“和气”和“面子”,至于要为这“和气”和“面子”付出多大代价却无人顾及了。殊不知如此“和气”之后常常是悲剧,经常见诸报端的因酒致祸事件就是明证。事实上有的场合劝酒未必是“和气”“面子”的问题,根本就是折腾人逗乐,是一种幸灾乐祸的恶习。

  数年前曾有媒体披露,国人每年喝酒相当于喝干一个西湖,如果仔细算一笔账,劝酒浪费掉的资源大概够可怕了。更不用说,很多人的珍贵光阴也在劝酒声中被喝掉了。

  人们对于此行为已经感觉到了切肤之痛,中国的酒文化在如今大肆的“劝酒”行为中被扭曲了,强劝豪饮之风酿造的只能是无止无休的悲剧。若真是道友谊、讲情分,不如把“劝喝”变为“劝不喝”,看到朋友开车赴宴或者天色太晚,则应劝其少饮或者以茶代酒。尤其在节日期间,这种到处弥漫的劝酒“文化”把空气都劝得醉熏熏的,给喜洋洋的节日蒙上一层阴影。

  劝酒“文化”该醒醒酒了!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