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处分岂可“打白条”

2013年11月06日 07:31   来源:光明日报   

  日前,陕西省商洛市纪委对两年间发出的176份纪律处分进行抽查,发现15个处分决定被“打白条”——有的没有进档案,有的没公开宣布,有的照样当先进,有的被撤职却没有执行。对此,商洛市纪委督办执行10个,还有5个正在督办执行,同时解除17个“超期服役”处分决定。

  所谓的纪律处分被“打白条”,就是纪检部门已经作出的纪律处分决定,在具体执行过程中被打了折扣,跑调变味,严重缩水,或者压根儿就不执行。处分被“打白条”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口头宣布虚晃一枪,有的是处分决定不进档案开“空头支票”。更有甚者,在受到撤职降职处分之后,仍在行使其原来的行政职务,工资照发、奖金照拿、评先晋升机会照旧,党纪政纪处分形同虚设。

  处分“打白条”,病根儿在于私心作祟。有些处分是为了应付上级和公众的质问,息事宁人,掩人耳目;有些处分是考虑人情关系,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有些处分是出于保护自己,防止“拔出萝卜带出泥”……因此,在实施处分时信誓旦旦,私下里却想方设法搞“隐性处分”,进行暗箱操作。

  处分决定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关系到党纲政令能否畅通无阻地实施,关系到从严治党、从严治政的方针能否真正得到贯彻落实。教训告诉我们,纪律处分一旦打了“白条”,不仅失去了以儆效尤的应有效果,还严重损害了法纪的严肃性,助长个别领导干部贪污腐化的嚣张气焰,以致不知收敛,得寸进尺,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不能自拔。

  遏制纪律处分被“打白条”的现象,确保党纪政纪处分的决定落到实处,必须强化处分决定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增强执行工作的刚性,减少自由裁量的空间。要建立健全“部门齐抓共管、责任分级落实、制度逐步健全、定期督查纠改”的党纪政纪处分决定执行工作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加大问责,对在处分决定执行中阳奉阴违的,坚决追究责任,彰显纪律处分震慑力。

  (原载华声在线 作者徐云鹏)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