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旁观者的冷漠不该成时代病

2013年11月06日 07:25   来源:法制日报   黄春景

  因先后提醒两名乘客注意小偷行窃,10月14日下午,广东东莞106路公交车司机黄广现和售票员李玉凤夫妇被刺伤,黄广现手臂上连接拇指的手筋被割断,直到现在拇指还不能动。事发时,车上二十多名乘客全都吓得躲向公交车尾部,没人敢伸出援手(11月5日《南方都市报》)。

  公交司机斗小偷被割断手筋,二十余名乘客旁观,此举令人心寒。难怪有人曾沮丧地断言,这是一个冷漠的时代,一个人性日渐失去温度的时代。当旁观者的冷漠成为一种“时代病”,这是很可怕的现象。面对小偷所为,其实只要有一个乘客上前帮助司机,司机就不会为此受伤。遗憾的是,旁观者的冷漠导致了悲剧的出现。

  近年来,旁观者的冷漠不时充斥眼球。2011年,小悦悦事件发生后,舆论展开了广泛讨论,18个路人成为众矢之的,旁观者的冷漠撕裂了社会的良知底线。如今,公交司机斗小偷被割断手筋,二十余名乘客旁观,再次将旁观者的冷漠公之于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自私心态昭然若揭。

  从“公交司机斗小偷被割断手筋,二十余名乘客旁观”这件事上,笔者不禁想起了上个世纪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经验》里曾痛斥:在中国,尤其是在都市里,倘使路上有暴病倒地或翻车摔伤的人,路人围观或甚至于高兴的人尽有,肯伸手来扶助一下的人却是极少的。不想,辗转这么多年,旁观者的冷漠至今有过之而无不及。

  为什么旁观者变得越来越冷漠?越来越怕事?林语堂有篇《中国人的冷漠》的文章,尽管写在七八十年前,但在今天读来仍颇为受益。他以为,中国人闻名世界的冷漠,是“社会环境的产物”,“因为一个法律不保障个人权益的社会,不关心公共事务总是比较保险”。虽说冷漠自有冷漠的理由,但做个冷漠的旁观者,不仅让弱势者心寒,还无形加剧了社会丑恶现象的产生。在事关道德公义上,一味地拿法律和制度掩饰做人应有的良知底线,是我们所不能容忍的。

  综观当下,一色的“见义不为”、“见死不救”或“不敢救”均是一种冷漠的“时代病”。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记者连日走上街头,向70位有困难的路人提供帮助,结果超过6成的人选择拒绝,只有不到4成会接受。冷漠到了这个地步,拿什么来拯救旁观者的冷漠当引起社会各界的深刻反思。

  说到底,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旁观者的冷漠都不该成为一种“时代病”。只有大家共同携手,群防群治,才有可能还社会安宁,如果遇到坏人,都甘当一名冷漠的旁观者,说不定类似的灾难就会落到你的头上。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