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南京再遇雾霾锁城 专家休息,政务停摆?

2013年11月04日 09:45   来源:光明网   范子军

  2日,南京再遇雾霾锁城,空中一片灰蒙蒙的气息,行驶在南京长江大桥上的车辆直到中午都好似在薄雾中穿梭,口罩又重新遮上了路上行人的脸庞。在这个迷雾笼罩的周末,有记者联系南京市环保局,试图了解南京周末的空气污染状况,得到的答复却是,周末专家休息,因此无人回答雾霾问题。(11月3日中国广播网)

  道环保局的工作人员都不懂环保、不内行、不专业,完全仰仗专家来履行职能?

  其实,公众更愿意相信这不是真的,环保局工作人员对空气污染状况不了解、不掌握、不能给出常识性和专业化的答复,那纳税人还供养环保部门意义几何?或许因为是周末,非上班时间罢了。

  休息日,希望免打扰,心情可以理解,群众也不会没事找事,给环保局工作人员找麻烦。但环境安全谁都不是也不可能是旁观者,尤其是当下大张转变作风,环保部门建立应急预案、优化服务水平,总该责无旁贷吧?

  按照南京环保的说法,不管轻重缓急,周末休息就一概无可奉告,那所有部门都群体而效仿,是不是但凡周末、节假日,所有的公共服务都停摆,地铁可以停驶、银行可以关门、医院可以停止救死扶伤、警察可以放任犯罪了?由此看来,有关部门的作风还真得好好地整一整、改一改。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风车停摆”具有普遍警示意义    2016年04月12日
  • ·美国政府停摆有赢家也有输家    2013年10月23日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对中国的启示    2013年10月1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