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千亿风电基地停摆发出的警讯

2016年04月07日 06:59   来源:京华时报   徐立凡

  一方面是风电设备停摆,另一方面是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仍在增加,造成这种背离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刺激诉求下的无序规划和扩张,以及能源市场的各自为政。

  媒体调查发现,去年甘肃酒泉有接近四成的风力发电设备被限制使用,耗资上千亿元打造的全国首个大型风电示范基地,如今大量设备只能在戈壁上晒太阳。昔日“陆上三峡”今成“弃风大省”,这种现象在风电设备装机量大的内蒙古、新疆、吉林等地也不同程度存在。在大气治理日益严峻、以清洁能源替代火电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大量清洁能源却无法投入正常使用,原因何在?

  只有生产规划没有用电规划,只管生产不管市场,是直接原因。按照国家电网的说法,负责新能源规划审批的国家能源局审批太慢造成新产出风电多数无法驳入远程电网。国家能源局则认为,风电的发展利用必须立足当地就地消化,否则各地就可能出现盲目上项目、大干快上的危险,造成严重浪费。客观讲,二者的出发点各有道理。在上一轮经济刺激周期,不少地方投入巨资打造风电项目,已经造成严重的产能过剩。不调控,风电项目资源错配的情况可能更严重,甚至成为政绩工程和屯地圈地的幌子,这种情况在一些地方已经出现。

  而且,即使审批放宽,风电能否实现远程落地也存疑。表面看,甘肃等窝电地区的电,输送到缺电省份就能减少浪费,实现供需平衡。但实际上,这需要大量的特高压设施建设,谁出这个钱、怎么分配利益是一大考验。此外,风电电压、电能与传统火电不一致,并网会产生什么技术故障也待解决。更重要的是,由于煤炭价格滑落谷底,火电相对于风电要便宜很多,缺电省份宁愿自己兴建煤电项目解决缺电问题,也不愿接受外来风电。而在这些煤电项目背后,还有发展地方经济、解决当地就业等宏观考量。由此,就出现了甘肃等地风电有价无市、而湖北江西等地仍在大量上煤电项目的现象。

  一方面是风电设备停摆,另一方面是高污染高排放项目仍在增加,造成这种背离的深层次原因,是经济刺激诉求下的无序规划和扩张,以及能源市场的各自为政。让使用清洁能源和各方利益协调统一起来,不能再依赖旧的管理方式,而须有所创新。

  首先,基于环境治理的重要性,不能再简单把能源项目当作刺激经济增长的工具,而必须站在全局高度规划能源发展项目,防止新增传统能源项目继续挤占清洁能源的市场空间。

  其次,地方治理机制需与环境治理尽可能匹配,建立跨区域的能源建设、利用和分配模式,解决行政区域对环境治理的制约性,在算地方经济账时也算算环境治理的大账。

  第三,能源市场需从目前的割据状态中跳出来,构建全国统一发展的体系,这样才能全国下一盘棋,而不是乱下棋。

  千亿风电基地停摆,发出了强烈的警讯:既要发展又要绿色,发展理念已经改变,发展模式不能再原地踏步。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