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治霾”:全国须打一场持久战

2013年11月04日 08:17   来源:红网   毛开云

  “东北雾霾,孩子问是世界末日吗;长沙雾霾辣得呛眼睛;天津供暖首日雾霾袭城……”在刚刚过去的10月里,“雾霾”成为热门词汇。中国气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国平均雾霾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2.3天,为1961年以来最多的一年。(11月2日《新京报》)

  10年前非典肆虐,国人至今谈“非”色变;今年上半年,大半个中国遭遇十面“霾”伏之时,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喊出“大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让国人提心吊胆。今年全国平均雾霾日数52年以来最多,更在警示全国人民必须打一场“治霾”持久战。

  环保部已经做出决定:从今年10月至明年3月,在重点地区开展大气污染防治专项检查。10月23日,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山东六省区市及环保部在北京举行会议,商议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六省区市共同表示建立协作长效机制,深化区域联防联控,下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

  重点地区要“治霾”,其他地区同样要“治霾”。今年3月,一条雾霾与肺癌“7年之约”的网帖成为民众关注热点。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肿瘤医院院长周琦表示,“7年之约”的说法没有科学根据,但周琦同时说“大气一旦受到严重污染,就算你不喝酒、不抽烟,也可能患上癌症”,更让人对雾霾有一种“惶惶不可终日”之感。

  有鉴于此,国家下决心“治霾”,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早已下发,全国各省区市必须高度重视,立即行动,群策群力,坚决“治霾”。今冬明春是雾霾频发高发季节,“治霾”成为保障民生的当务之急。

  “治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打一场持久战。只要我们携起手来,责任共担、信息共享、协商统筹、联防联控,雾霾必定不敢肆无忌惮。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治霾”攻坚战和持久战中,全国各省区市不能袖手旁观,而应当和必须主动作为和主动有为。

(责任编辑:李焱)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中国经济稳增长要打持久战    2016年04月18日
  • ·抗日持久战的战略指导    2015年09月17日
  • ·控烟是场持久战(图)    2015年06月02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