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的“意料之中”与“情理之外”

2013年10月16日 09:51   来源:荆楚网   汪忧草

  据诺贝尔官方网站消息,2013年“瑞典国家银行纪念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经济学奖”在当地时间14日揭晓,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皮特-汉森以及罗伯特-席勒获奖。诺贝尔官方网站消息称,该奖以表彰他们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做出的贡献。(10月14日中新网)

  对于中国人来说,席勒这个名字其实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他是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外国经济学家。2009年,席勒所讲授的耶鲁大学公开课《金融市场 》就开始在网络风靡。这是一门面向耶鲁大学新生的基础课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他的行为金融学理论,该课程视频仅仅在腾讯公开课中就已被播放了780万次以上。

  实际上,席勒还是畅销书作家。2000年他推出了面向大众读者的代表作——《非理性繁荣》。而就在这本书问世之际,美国股市发生了巨震,于是《非理性繁荣》在美国热卖了很长时间,成为当年《纽约时报》非小说类排名第一的畅销书。这本书也是他迄今所写的屈指可数的几本书之一,但就是这么几本书奠定了他在经济学界的江湖地位。

  他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一是他深入考察了资本市场所固有的不稳定性,揭示了金融市场非理性的一面;二是创立了房价指数,包括全美房价指数、20城综合指数、20个都会房价指数等;三是预言了美国房市泡沫的破裂。所以,从次贷危机以来,席勒已经好几次被提名,今年获奖属于情理中事。

  反倒是另外两位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他们的研究今天只是经济学教科书里的内容,获奖有点出人意料。当然,从学术传承上说,他们的研究为席勒“后来居上”提供了基础。但这恐怕也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让人诟病的地方:过分重视经济理论的建构与重构,但并不怎么在意这些理论的现实层面。席勒今年获奖,算是对他多年来对股市泡沫、对房市泡沫的许多预言的肯定。

  如果诺奖更多地关注经济学的现实层面,也许他们迟早会把目光投向中国经济学界,毕竟30多年来的中国经济腾飞背后,凝聚了很多经济学的智慧结晶。遗憾的是诺奖评委目前对中国经济发展还关注得不够,当然我们的经济学界也需要争口气,既要不卑不亢地唱出中国经济学的“好声音”,还要把这些中国声音唱到西方、唱到挪威,让他们听见中国人的经济学声音。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