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询问,要真问敢问会问

2013年10月09日 10:09   来源:人民日报   金果林

  “一定要防止流于形式、防止走过场”。前不久,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首场专题询问结束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对今后开展专题询问提出了明确要求。

  可以说,这是对专题询问的一条带有根本性的要求。流于形式的专题询问,问了白问;走过场的专题询问,不如不问。流于形式、走过场的专题询问,既浪费国家资源,损害人大权威,影响群众的法治信念,又容易助长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不良风气。

  专题询问,是人大法定监督权的一个重要载体,既不同于“行人问路”那种层次的问,也不同于“记者提问”那种氛围的问;既不同于“街坊邻居嘘寒问暖”那种形态的问,也不同于“偶有遗忘、翻查资料”那种功能的问,而是国家权力机关依法进行监督的庄严之问。这就要求专题询问须有实实在在的内容,能切实促进实际问题的解决,真正产生影响力、推动力,而不是图形式、图热闹。为此,人大的询问者,就必须拿出对人民负责的精神,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以责任、胆识和智慧来代民发问,真问、敢问、会问。

  所谓“真问”,就是想民所想、急民所急,言民所欲言、问民所欲问,发现真情况、提出真问题,问到点子上,而不能空而问之、统而问之,不能不痛不痒、无的放矢。

  所谓“敢问”,就是本着对人民尽责、对政府尽心、对党和国家事业尽职的负责精神和态度,出于坚守人大代表的职责荣誉和自身的品格情操,勇于担当、直面问题、与人为善地提出诤言,而不能过多地顾及情面,瞻前顾后、欲言又止,更不能为部门评功摆好、推诿塞责去顺梯子、搭台阶。

  所谓“会问”,就是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了解大量鲜活实情、掌握准确数据的基础上,客观准确地抓住主要矛盾和关键环节,提出社会普遍关注又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甚至能够“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提出一些潜在性的问题和建设性的思考。

  防止专题询问流于形式走过场,还需要组织者在会议的组织上、程序的设置上做出科学的安排和规范,为询问者“真问、敢问、会问”提供保障,确保询问能够问出实效、问出成果。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