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美退出QE 中国无需过度悲观

2013年09月09日 07: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沈建光

  伴随着美国经济复苏态势愈加明朗,美联储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也基本确认。受此影响,近期全球资本市场动荡加剧,资金撤离东南亚国家回流美国迹象明显,印尼、印度成为重灾区,汇率大幅下滑,且股市与债市面临抛售,市场出现恐慌情绪,这是不是新一轮亚洲金融危机的前兆?

  与普遍悲观的预期不同,笔者认为情况或许没有如此糟糕。美国经济回暖有利于全球经济复苏,量化宽松政策退出也有助于缓解早前人们过于担忧的储备资产安全问题,中国或许能从中受益。

  当然,短期资本市场波动在所难免,但考虑到当前发展中国家基本面比1997年金融危机发生时已有明显改善,预计不会出现太大风波。

  相对于东南亚国家的动荡而言,中国在本轮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这与中国政府及时推出了稳增长政策以及积极推动改革大有关联,也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结构性改革的必要性。

  具体来看,本轮危机之所以印度、印尼受到巨大冲击,与其过去几年改革滞后密不可分。以印度为例,前几年由于资金充裕以及投资者对于基本面的乐观预期,大量资金流入。在资金助长的繁荣之下,以印度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改革步伐有所放缓。例如,印度在新兴市场国家中基本面相对较差,特别是经常项目恶化,政府补贴大幅增加,通胀快速上扬,显示其经济结构矛盾较为突出,而这也为看空情绪创造了条件。

  相对而言,虽然中国也出现资本外流、人民币贬值的迹象,但由于中国经济基本面出现了诸多积极变化,包括工业利润恢复、PM I全面上升、工业产品价格回暖等,以及中国政府推进改革的决心较为坚定,推出放开户籍、推进城镇化、设立上海自贸区等一系列举措,市场信心有所恢复。

  可以看到,本轮危机中,中国所受到的冲击在新兴市场国家中是最低的,近两个月FDI同比增速较快便是佐证。数据显示,7月中国FDI同比增24.13%,创28个月新高,而此前6月为同比上升20.12%。

  笔者认为,应该全面看待美国量化宽松政策退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宜过度悲观。从整体而言,外在经济环境好转,货币政策回归正常,对于中国来讲无疑是有利的。

  从短期来看,尽管资金存在撤离趋势,但基本面向好趋势有助于缓解悲观情绪。当前中国经济复苏态势已经基本确定,预计伴随着稳增长政策的落实以及外部环境的持续改善,未来投资与出口会支持四季度中国经济反弹,并达到全年7.5%的经济增长目标。

  从长远来看,要想最大限度减少外部冲击的影响,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亚洲国家,持续推进经济改革以释放自身增长潜力仍是不二选择。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