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吃空饷”是“流氓无产者”的盛宴

2013年08月26日 09:34   来源:荆楚网   汪忧草

  自6月1日起至8月20日,河南省周口市在全市公职人员长期不上班“吃空饷”问题治理中,查出各类“吃空饷”人员达5731人,按每年每人平均工资2万元计算,仅此一项开支已超过1亿元人民币。(中新网8月22日)

  周口是河南东南部的一个地级市,下辖8县1市1区,总人口895万,这里居然有将近6千人在“吃空饷”,也就是每一万个周口居民中就有6个人在“吃空饷”,每年吃掉1亿元国家财政,占全市财政收入的1.2%。

  2012年《检察日报》曾经报道,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等7个省区共清理出“吃空饷”人员7万多人,一年消耗财政资金达14亿元。按照这个比例来推算,全国“吃空饷”人员或许有30万人。而河南周口的“吃空饷”数据,比这个比率还要高出一倍有多。换句话说,如果以周口数据为参数,那么,全国“吃空饷”人员估计有80万人,每年浪费国家财政达160亿元,确实触目惊心。

  这数以万计、也许数以十万计的“吃空饷”大军,无论如何是与今天和谐社会的大环境格格不入的。这种“吃空饷”的陋习,之所以难以根除,一方面固然是因为干部管理漏洞百出,需要从制度上加以改革,把编制放进制度的笼子,并公示在编人员名单,接受大众的监督。

  更重要的是,在新一轮整风中,需要对干部队伍的“流氓无产者”习气来一次彻底的清算,从根本上铲除腐败的社会思想渊源。中国革命是在以农耕为主、存在大量流氓无产者的半封建社会中诞生的,流氓无产者意识不可能不影响党的队伍。毛泽东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就十分重视反对流氓无产者意识,指出革命队伍中的流寇主义、盲动主义的“社会来源是流氓无产者的思想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的综合”,提出要对革命队伍“加紧反流氓意识的教育”。

  从意识形态上说,“吃空饷”其实就是“流氓无产者”意识在新时期的一种表现形式——“流氓无产者”没有信仰,拉帮结派,目无法纪,肆意妄为,贪婪地追求物质利益,生活奢华糜烂,诸如此类。要取缔“吃空饷”,要根治贪污腐败,不但要扎好制度的“篱笆”,也需要从意识形态上彻底清算这种“流氓无产者”意识,把“流氓无产者”清算出公职人员队伍。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