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环球时报:“光大乌龙指”点出金融体系漏洞

2013年08月20日 08:13   来源:环球时报   章玉贵

  发生在2013年8月16日的“光大乌龙指”事件注定要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烙下一记深印!尽管事件发生之后,光大证券迅速展开后台运作,光大证券将于20日复牌交易,但周一光大证券在债券市场疑似再出乌龙,以超低价格卖出国债,这些事件使得世人不禁要问:中国证券业精心打造的所谓精英团队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我们的金融机构风险控制体系的漏洞究竟有多大?谁能保证后续不会出现别的“乌龙”交易?

  可以想象,无论证监会给出的调查结果如何,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表现相当糟糕的中国股市,这起乌龙事件切切实实击穿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虚影。

  应当说,先天不足、后天发育不良的沪深股市,相较其他新兴市场股市无疑面临更多的约束条件。23年来,监管层着力构建市场平台和建立运行规则,初步建立了股市运作的基本制度框架,相关的改革措施也收到了一定成效。但市场参与主体的普遍低素质、相关制度设计不完善以及政策市的后遗症,严重制约了股市的持续健康发展。A股这几年的漫漫熊途,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政策市”,对资源配置错位的一种还债。从微观层面来看,近日的乌龙事件更是说明了中国金融市场一些参与主体的运营和风险控制水平。

  虽然股市这些年表现一般,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建设金融证券市场并逐步成为资本强国的雄心。即便是人们长期对中国股市有各种各样的批评,也依然希望中国的金融证券市场能在一轮轮风波中逐步成长、成熟。毕竟,中国股市的好坏,已经同整个国家的民生问题和国家战略紧紧相连。西方国家的股市之所以能长期有序运行,依靠的是有效监管、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配套环境、透明和有效的契约法及执法体系、良好的会计制度与惯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可靠的支付与结算制度。不可否认,这些条件在中国市场仍未完全到位,乌龙事件的出现应让更多人去检讨证券市场设计存在的漏洞,检讨长期以来粗放式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市场法治建设方面的滞后,并严惩机构投资者的短进短出、助涨杀跌等恶意炒作之风。同时,更应坚决打击违法乱纪行为,依法治市。只有通过资本市场制度的完善,把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作为股市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中国股市才能加强投资者的市场信心,建立具有真正竞争性的股市。否则,所谓到2020年将中国建成全球一流资本强国的目标无异于痴人说梦。

  光大乌龙指事件告诉我们,在愈来愈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资本市场的剧烈波动极易对市场信心造成深幅冲击,进而增加修复市场信心的边际成本。中国在审慎开放金融的同时,更应密切关注系统性金融风险,必须把维护金融安全稳定放在首要位置。某种意义上说,金融调整的重要性比金融创新更重要。特别是那些证券公司,如果连基本的风险控制篱笆都没有扎好,就试图通过金融创新来博取短期利益,最终只能饮鸩止渴,触发系统性金融风险,击穿我们成为世界资本强国的雄心。▲(作者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