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官员“金盆洗手”的廉政丢了文化老脸

2013年08月12日 09:41   来源:荆楚网   王传言

  8月5日,普定县新任命的18名副科级领导干部集体站在布依铜鼓十二调前“金盆洗手”,敲响铜鼓,齐念新编的《布衣铜鼓勤廉十二调》。据悉,这是普定县组织部和纪委对新上任的干部进行的一次创新的廉政警示教育。(8月10日 光明网)

  廉政教育作为警示教育的一种,意图在于让党员干部心中牢牢记住一个弦:廉洁奉公,克己自律。廉政教育的形式自然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无论是影视片的播放,经典书籍的阅读,演讲会的举办。凡此种种,都能够将廉政教育贯彻到实处,但是,如果廉政教育在没有任何文化背景下,贸然采取一种新的形式的话,不仅贻笑大方,更会将廉政教育本身演变成为一场廉政秀。“金盆洗手”式的廉政教育无疑就是这样的一个最好的反面例子。可以说,举行这样的廉政教育活动的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在没有清晰知道文化背景的前提下,贸然进去,只能说是丢了文化的老脸。

  我们知道,所谓的“金盆洗手”应该属于江湖术语,那就是因为从前做过坏事,在金盆中洗手表示从过去告别,将过去的坏事都忘记干净。这样的一种江湖术语,不仅有着重新做人的意味,更表示之前做过坏事的记录。所以,官员上任而采取如此的廉政教育的话,只能让人产生如此的纳闷:难道这些官员之前干过什么坏事?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在上任之前都是清清白白的,但是如此廉政教育却正好将他们推进这样的火坑中,有一种有口说不出的味道在内。处于上任中的干部们只能乖乖进行“金盆洗手”的活动仪式,难道真的浑然不觉得这就是一种侮辱吗?

  更为不可思议的是,这样的一种毫无文化意义,将文化的根基理解得支离破碎的仪式。竟然还是一种创新的廉政教育形式。假如这样的毫无文化搭边的教育形式也能够称之为创新的话,那么,创新是不是也太没有技术含量了呢?对于廉政教育本身群众们都是喜欢和欢迎的,因为这样的廉政教育可以起到必要的警示作用,但是,这种没有文化含量的警示教育却只是一场游戏有长梦。从根源上说,“金盆洗手”已经是一种江湖术语,难道官场也是一个江湖吗?所以,这样的警示教育和廉政教育还是越少越好,否则,群众们看得多了也就麻痹了。

  总而言之,任何活动和仪式在举办之前都需要将其中的文化底蕴搞清楚,到底是什么意思,到底其来龙去脉如何,到底对于新的形式合适与否,这些都应该思考清楚。尤其是对于群众密切相关系的廉政教育尤其应该如此,假如,廉政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标志,那么,廉政教育也必然是一种没有文化的教育。这样的教育活动不仅将文化的老脸丢尽,更是一种秀场,没有任何意义,除了劳民伤财之外。

(责任编辑:武晓娟)

商务进行时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