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6趟没办成携号转网,逼着消费者“知难而退”?

2024-04-30 07:05 来源:红网

  4月28日,浙江台州温岭有网友发布视频,凌晨4点,多位市民在中国移动(太平东门北路营业厅)排队退宽带。台州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要从移动办成电信,得先去退掉移动的宽带,为给妻子办理携号转网,他们跑移动营业厅前后六次未办妥。4月28日凌晨4点不到,他打车到营业厅排队,依然排不上号。(4月28日 大风新闻)

  携号转网业务为何如此难办?服务行业是提供服务还是给用户添堵?这个问题发人深思。

  早在2019年底,工信部就规定用户可以不改变号码,自由在三大运营商之间来转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激活竞争,促使运营商改善服务,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但规定实施以来,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携号转网难”是不少消费者公认的感受。

  其实,携号转网业务本身并不复杂,但繁琐的程序、高昂的时间成本,却会逼得消费者无奈放弃。根据李先生的描述,“温岭全市包括下面的乡镇有150多万人口,如果想办这个业务,只能来这个营业厅,就只有一个窗口,并且1个小时只能办理一个人。”显然,这种安排很不合理,不但导致了营业厅办理业务的效率低下,还迫使得有业务需求的用户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候,徒增焦虑。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是提供全民性公共设施服务的国营企业,其经营理念应该是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而不是一味地以盈利增收为目的,给办理退网业务的用户添堵、强留用户。就如同台州这位李先生所讲:“明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故意刁难我们,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想购买你的产品,使用你的服务,而你不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卡我的脖子。”

  对此,浙江移动给出的答复是,“不存在刁难,因该业务办理比较复杂,如果市场需求大会出台相应措施”。这个回复显然有点“自圆其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民都大半夜过来排队抢办业务了,甚至都催生出来一个“职业排队收费”的新行业,难道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不知情,不对上反馈?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来了,这不就是逼着消费者“知难而退”吗?

  运营商“故意刁难”,无非就是想变相挽留用户,避免用户流失。但可惜他们的用力方向错了,答偏了题,不仅让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得不到保障,还背离了国家工信部全面推进携号转网的初衷。携号转网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确保用户“携得了、转得快、用得好”是各大运营商该有的服务理念。消费者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网?这才是运营商应该着力自省的地方。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要么营业厅优化流程,减少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要么增加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性化服务。如此,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留住用户,得到民心。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希望各大运营商,以后比拼的不是谁的营收多、利润多,而是谁的服务水平高,谁的社会满意度高。同时,对于携号转网引发的乱象,不能止于运营企业自查自纠,相关部门也要多一些动真碰硬,倒逼运营商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毕竟,携号转网更流畅,用户体验才能更舒畅。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臧梦雅)
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跑6趟没办成携号转网,逼着消费者“知难而退”?

2024年04月30日 07:05   来源:红网   王若丹

  4月28日,浙江台州温岭有网友发布视频,凌晨4点,多位市民在中国移动(太平东门北路营业厅)排队退宽带。台州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要从移动办成电信,得先去退掉移动的宽带,为给妻子办理携号转网,他们跑移动营业厅前后六次未办妥。4月28日凌晨4点不到,他打车到营业厅排队,依然排不上号。(4月28日 大风新闻)

  携号转网业务为何如此难办?服务行业是提供服务还是给用户添堵?这个问题发人深思。

  早在2019年底,工信部就规定用户可以不改变号码,自由在三大运营商之间来转换,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激活竞争,促使运营商改善服务,把用户体验放在第一位。但规定实施以来,对于很多消费者来说,“携号转网难”是不少消费者公认的感受。

  其实,携号转网业务本身并不复杂,但繁琐的程序、高昂的时间成本,却会逼得消费者无奈放弃。根据李先生的描述,“温岭全市包括下面的乡镇有150多万人口,如果想办这个业务,只能来这个营业厅,就只有一个窗口,并且1个小时只能办理一个人。”显然,这种安排很不合理,不但导致了营业厅办理业务的效率低下,还迫使得有业务需求的用户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排队等候,徒增焦虑。

  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是提供全民性公共设施服务的国营企业,其经营理念应该是追求企业价值与客户价值共同成长,而不是一味地以盈利增收为目的,给办理退网业务的用户添堵、强留用户。就如同台州这位李先生所讲:“明显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故意刁难我们,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应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我想购买你的产品,使用你的服务,而你不应该通过这种方式来卡我的脖子。”

  对此,浙江移动给出的答复是,“不存在刁难,因该业务办理比较复杂,如果市场需求大会出台相应措施”。这个回复显然有点“自圆其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市民都大半夜过来排队抢办业务了,甚至都催生出来一个“职业排队收费”的新行业,难道营业厅的工作人员不知情,不对上反馈?明眼人一看就看出来了,这不就是逼着消费者“知难而退”吗?

  运营商“故意刁难”,无非就是想变相挽留用户,避免用户流失。但可惜他们的用力方向错了,答偏了题,不仅让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得不到保障,还背离了国家工信部全面推进携号转网的初衷。携号转网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确保用户“携得了、转得快、用得好”是各大运营商该有的服务理念。消费者用得好好的为什么要转网?这才是运营商应该着力自省的地方。以人为本、用户至上,要么营业厅优化流程,减少办理业务所需的时间;要么增加服务窗口和工作人员,为用户提供更加便利的人性化服务。如此,才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真正留住用户,得到民心。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依赖于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和娱乐。希望各大运营商,以后比拼的不是谁的营收多、利润多,而是谁的服务水平高,谁的社会满意度高。同时,对于携号转网引发的乱象,不能止于运营企业自查自纠,相关部门也要多一些动真碰硬,倒逼运营商改进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水平。毕竟,携号转网更流畅,用户体验才能更舒畅。

(责任编辑:臧梦雅)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