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全国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11129.6亿元,同比增长7%。其中,中央企业8057.1亿元,同比增长15.6%;地方国有企业3072.5亿元,同比下降10.6%。
一增一降,央企和地方国企在实现利润方面,继续维持着“两重天”的格局,且呈不断扩大、继续背离的趋势。
那么,为什么在同样的宏观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下,央企能够保持较快的增长势头,地方国企却不升反降呢?
有专家表示,这与央企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管理水平提升有关。前者让央企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了,后者让央企的“出血点”止住了。自然,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也就大大提高了。
这一点,确实是地方国企与央企差距所在,也是地方国企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不如央企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地方国企与央企在盈利方面的差距,显然不是这一原因所能涵盖的,也是缺乏足够说服力的。
就,央企来说,能够在盈利能力和水平方面远强于地方国企,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产业格局方面的优势。因为,央企大多处于产业前端,特别是石油、电力、通信等垄断企业,几乎占领了产业前端的全部领域,不仅控制着资源,而且控制着市场,不仅可以通过对市场的掌控维持企业的利润,而且可以通过价格的调整等将负担转嫁给其他企业与居民,将利益留在企业,以确保央企整体利润水平不受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反,地方国企在经历了前些年的改革改制以及投资布局重新调整以后,已主要集中于钢铁、石化、有色、煤炭等重化工和基础原材料行业,而这些行业因为产能严重过剩以及下游消费市场严重低迷,普遍陷入了困境。从1~6月份实现利润的情况来看,有色、煤炭、化工、交通等都利润下滑幅度较大,有的还出现了比较严重的亏损。自然,地方国企在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方面,就无法与央企相比了。
必须引起重视和关注的是,地方国企和央企之间,所以在产业格局上出现如此大的差距,除垄断因素之外,与这些年来地方政府一味地求“大”求“强”,迫使企业投资重化工等投资量很大的行业也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更是明知已经产能严重过剩,仍投资建设了很多项目,导致这些企业从投产之日起,就出现严重亏损。
导致地方国企与央企相比,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严重不足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在政策、资源配置和分配方面的严重失衡。
众所周知,金融危机以后,地方政府为了保增长需要,纷纷加大了引进央企的力度。而央企也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凭借强大的资金实力和扩张能力,不仅收购了相当数量的地方优质企业、优质资源,如土地等,而且获得了地方政府相当多的优惠政策,如税收优惠、土地出让收入返还、资金支持等。而这些政策、资源等,近年来也已经开始逐步见效、逐步发挥作用。自然,也就对央企的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产生了一定的支撑和推动作用了。
相反,地方国企虽然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扩张,加大了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但是,由于不是外来投资,往往得不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更多情况下,都是依靠企业自身的实力在扩张和投资。自然而然,其盈利能力和盈利水平就无法与央企相比了。如果地方政府对地方国企也给予央企相同的政策扶持与支持,那么,地方国企的盈利能力和水平,也就会有较大的改善与提高。
遗憾的是,为了政绩需要,为了所谓的招商引资、引进大项目,地方政府完全忽视了地方国企的存在,将能够提供的政策资源、资金资源、土地资源等,都十分大方地给了央企,给了所谓的大项目了。央企利润的增长,自然也就成了地方利益的转移了。
而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在融资环境方面,地方国企与央企相比,也是差距极大。一方面,地方国企的融资成本远高于央企。按照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上1~6月份,仅财务费用一项,地方国企就要比央企高出近10个百分点。如果高出的财务费用能够转化成利润,相信地方国企的盈利水平会有较大幅度的提高,与央企的利润差距也会大大缩小;另一方面,由于央企融资比较容易,且融资成本很低。于是,有些央企就利用银行取得的资金,大量购买理财产品、信托产品等,从中获取大量利益。一进一出,自然就让地方国企与央企之间,形成了巨大的利润反差。
毫无疑问,信贷行为的不规范,银行在地方国企与央企之间有选择地予以支持,也是导致地方国企与央企之间出现利润反差的重要原因之一。
所以,面对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出现的利润“两重天”问题,绝不能简单地认为央企的管理水平和转型升级比地方国企做的好,而应当更多地看到一些深层次问题。因为,这些问题,不仅表现在央企与地方国企向上,也表现在央企与民企向上。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好,对实体经济的发展是相当不利的,对整个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也是相当不利的。
(责任编辑:年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