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经济沦为“烟草型经济”

2013年07月02日 07:12   来源:红网   黄琳斌

  沿河区域多癌症村,个别区域癌死亡率高于离河较远区四五倍。6月25日,《淮河流域水环境与消化道肿瘤死亡图集》数字版出版,中国疾控中心这项研究首次证实癌症高发与水污染有直接关系。(6月28日《新京报》)

  淮河流域癌症村的出现,主要原因是过去片面追求GDP,增长方式粗放,淮河及其支流被工厂严重污染。经过长期治理,目前水质已得到改善。但专家介绍,尽管如此,癌症发病率的正常回归,起码还需10年。这提醒我们:发展经济,不应只看到眼前的得利,还应当立足全局、长远和根本,认真、全面地算一算总账,防止经济沦为“烟草型经济”。

  “烟草型经济”是笔者的“发明”。意思是:在一些地方,以消耗资源能源为主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在带来较大的GDP和财政收入的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对人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损害,从总体上、长远上看是得不偿失。这就好比烟草行业在短期内、表面上带来巨大利税的同时,也导致每年死于吸烟相关疾病的人数超过百万等一系列严重问题,其净效应已成负值。

  我国目前的GDP总量已居世界第二,成绩固然可喜,但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种增长基本上仍属粗放型、处延式增长,是以资源和能源损耗巨大、环境受到严重污染和破坏为代价换来的。我国GDP约占世界总量的10%,但消耗的能源占了世界总量的20%,碳排放占世界总量的25%。环保部指出,我国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壤重金属超标比例达12.1%。2012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国内198个城市地下水监测点位中,较差--极差水质的比例为57.3%;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32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达标的仅40.9%。土壤、空气和水受到严重污染,短期内很难恢复原状,不但损害公众的身心健康,甚至威胁到公众的生命,还引发了很多经济和社会问题,造成巨大的损失。比如耕地受重金属污染,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劳动者因空气和水污染致病,直接降低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修复环境、治疗因环境污染引发的身心疾病、处理因污染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也需要资金等公共资源的巨大投入。比如,专家估计,修复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估计需资金数万亿元;河北省环保厅表示,大气污染治理第一期即5年的投入,预计要达到5000亿元。

  像烟草的危害一样,环境污染和破坏造成的恶果,有的是隐蔽的,要十年、二十年后才能显现出来,但我们现在就应有清醒的认识,好好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各方面,综合算一算总账:在现有的发展路径下,公众从经济增长中得到的好处,与为此已付出、将来可能要付出的各方面代价相比,得多还是失多?如果失更多,就应及时对发展理念和发展路径作出大的调整。上面的研究报告就是一种账,就是很好的一个借鉴。

  这里还涉及到如何正确看待幸福的问题。我们发展经济的目的,最终都是为了提高公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而公众的健康和生命是其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如果公众呼吸的是污浊的空气,喝的是不洁净的水,身体不健康,各种慢性病甚至癌症高发,心情不舒畅,就算钱包很鼓,又哪来的幸福感可言?像上述图集显示,2010年,安徽宿州埇桥区因恶性肿瘤死亡2150人。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再发达,还有什么意义呢?

  国务院最近出台了防治大气污染的十条措施,提出将调整优化结构、强化创新驱动和保护环境生态结合起来。各地应当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努力、切实转方式调结构。如果一时找不到好的增长点,宁可将速度放慢一点,也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片面追求GDP总量和增速这一成本巨大、得不偿失的老路。各地可通过压缩政府开支、改善投资环境、维护市场秩序等途径改善民生、推动发展,这方面大有空间、大有可为。

(责任编辑:李志强)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