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十年自考梦

2013年06月04日 09:33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王惠敏(河南孟州)

  去年底,在凛冽的寒风中,我辗转赶到洛阳市的自考服务大厅,在办理毕业证的窗口前,接过了自考本科毕业证书。那个时候,我的心里既有坚持不懈后成功的喜悦和欣慰,也有因为自考战线拖得太长,影响了不少事而百感交集。我接过证书,核对资料,确认无误后装进包里转身离开。

  那一刻,我在心里默默地说:别了,曾经的自考,十年的自考;圆了,我的自考,我的自考梦。

  2002年夏季,大专毕业后为了尽快工作,减轻负担,同时也为取得一个本科学历,我一边打工,一边报名参加了省内一所大学的法律本科自学考试。有人说:自考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有人说,自考是实现梦想过程中隐形的翅膀。也许是受此启发和激励,从那年秋天开始,我心中揣着一个自考本科学历梦,与自考结下了不解之缘,没有想到的是,这一考就是10年。

  期间,经历了自考政策调整,考试时间由不限年数到最长8年;经历了部分考试科目调整,由公共科目调整为专业难考的法律课程;经历过为赶考试进度,赴外省加考;经历过论文答辩通过了,却因一年内剩余课程没有考完,论文成绩作废,最后又重新进行论文答辩……其中的酸甜苦辣,真能写本“自考笔记”了。

  现在回过头来,品味我的“自考梦”,真是充满了酸甜苦辣。10年,3650多个日夜,自考总像一个幽灵,潜伏在我思想的角落里,时不时地提醒我:你还有事没有完成;10年,21门课程,40多本教辅书籍,近百次奔波,上百场考试,这一切都深深地刻在了我的青春印记中;10年,从毕业到自谋职业,到四处公考参加工作,从居无定所、来回奔波到工作稳定、成家立业,自考梦一直伴随着我。

  考到第五年,我通过了公务员考试,离开洛阳到外市参加了工作,一起参加工作的同事们大多都到党校、电大进行再教育,虽然学费不菲,但都在几年内取得了学历,此时,我的自考课程考过了一半,是放弃还是坚持?权衡再三,我还是选择了坚持自考。

  坚持10年的自考,最后的成功分量,对我而言已不仅仅是一张本科学历,更让我坚信:有梦想,就要坚持努力去实现;同时,也要用梦想来检验自己在工作生活中的执著和耐力,这才是自考之外最重要的。现在,自考梦的目的——本科学历实现了,我又计划着新的“学历梦”,那就是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研究生学历。

(责任编辑:李志强)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