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儿童节了,连篇累牍的校园性侵事件,为我们纪念这个节日平添了沉重的注脚。当然,历史而言,儿童节本就不是莺歌燕舞,而是权益关切。5月30日《燕赵都市报》消息称,自5月8日海南万宁发生“小学校长带女生开房”事件到5月27日,20天内至少有8起校园内猥亵性侵幼女案被曝光,而这仅是被公开报道的案件。实际中,又有多少孩子被伤害,人们不得而知。为何屡有为人师表者将“魔爪”伸向无力反抗的孩子,这个国家的内心正被鞭打着。
这话让人想起去年底,奥巴马在参加为桑迪胡克小学枪击案26名遇难者举行的纪念活动时说的那句话,“世界会以如何对待儿童,评判一个国家”。凭心而论,我们对孩子是不错的,砖墙上到处都有“一切为了孩子”的口号,至于“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声音,绕梁何止“三年”。面对今日频发的性侵案,多少是有点尴尬的,“营养餐”的问题还未断烟火、“黑校车”还没驶回来,怎么这么头疼的事情又来了?
这些天,舆论普遍在检讨校园安防措施、检视不够严厉的法治,这些抽象的道理看起来都很有道理,但事实上,问题未必全然在此。譬如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律师韩晶晶曾对近年来媒体报道的340个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40个案件中,50个为校园性侵害案件,农村校园性侵害案高发,约占60%;侵害者以老师、校长居多,约占70%。可见,未成年人性侵事件,校园未必是重灾区,而安防措施再厉害,恐怕也防不住“老师、校长”这些“身边人”。至于法律的刚性,这实在有点误会,最高人民法院刚刚还公布了三起侵犯未成年人权益犯罪典型案例,其中鲍某某强奸、猥亵儿童已被执行死刑。“人头落地”,还不够严肃吗?
凡此种种,都属于事后救济。我们恰恰忽略了关键的一点:孩子虽然人小力量小,但在性侵事件中,也是逻辑上自我防护的“第一责任人”。别说这8起校园性侵事件,就是往前往后看,我们仍能窥见其中几乎相似的共性:面对可能的猥亵与性侵,孩子是懵懂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甚至是从不懂得如何说“不”的。这里有几个问题:一是孩子的性教育,不能再羞答答用“不文明”、“不害羞”等诡辩之辞来替代了。去年,央视搞了个“我从哪里来”的调查,网友调侃说“抽奖抽到的”、“充话费送的”,神回复的背后,确实充斥着性教育与生命教育匮乏的无厘头。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对侵犯身体的行为,能有自主意识吗?而在西方国家,小学生最早接受的不是具体知识,而是被告诫如何不伤害别人和保护自己,《不要随便亲我》等书与课程,甚至是学前教育的核心部分。二是告诉孩子学会拒绝、懂得说“不”。尊师尊长,不等于大人和老师的话都要听。从幼儿园到大学,任何校园都不会是真正意义上的“象牙塔”。就像网友说的,每时每刻都要告诉孩子,“大灰狼不是灰太狼,小红帽不是喜羊羊”。未成年人性侵事件往往具有长期性和隐蔽性,恰恰多在于受害者虽“觉得恶心”而“不敢”、“不好意思”说“不”。当然,净化师资也是逃不开的话题。此前,英国一名性侵儿童逃犯“潜伏”北京当了3年外教一事引发舆论哗然,此后又爆出一名在美国有两次犯罪记录的外教,在南京任教长达5年多。类似“引狼入室”的事件,校方起码负有失察的责任。
现世生活不是童话世界,童话世界也不能只有王子与公主。告诉孩子,生活中的大灰狼绝不是傻不拉几的灰太狼,每一天、每一地,保护自己都是需要谨记的“人生大事件”。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