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德国在内的至少14个欧盟成员国日前投票反对欧盟委员会针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临时反倾销税,但它们的反对票对欧委会6月6日前将做出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初裁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中欧爆发大规模贸易战的危险仍未排除。
欧委会对中国光伏产品的激进“双反”是对中欧贸易的破坏性行动,否则不会有一多半欧盟国家反对它。一旦欧盟真对中国产品征收平均47%的反倾销税,影响200多亿美元的中国光伏产业出口,中国进行大规模的贸易报复是完全可以预期的,中欧将面临双输风险。
因此有人预言,欧委会最终将证明自己是只“纸老虎”,它会在对中国光伏产品征收反倾销税成为法律之前的“最后时刻”收手。欧洲高价光伏产品根本弥补不了中国物美价廉产品退出后的空缺,也应对不了传统能源目前低价的抗衡,标榜环保的欧洲将蒙受多重损失。
中国的光伏产业即使在欧洲市场遭重挫也饿不死,中国的很多产业都经历过国际市场的种种刁难,但它们都成长了起来,光伏产业不会成为例外。
由于这次欧盟“双反”涉及的金额大,而且不排除欧委会是要通过这些折腾逼中国做其他利益交换,中国必须把还击的炮弹准备得足足的,并让欧盟看清楚。毕竟中国没有能力直接压服欧委会,中国要让欧洲国家忌惮同中国的贸易战,由它们向欧委会施压才会最终起作用。
遭遇一轮又一轮的反倾销甚至“双反”调查,这是中国企业和中国经济“成长的烦恼”。中国企业不断增加的竞争力使欧美的产业巨头们产生了危机感,它们缺少信心通过公平竞争击退中国产品,因而转向国家求援,搬出各种非贸易壁垒。
这是欧美经济共同的“邪路”,因为正常情况下奉行自由贸易的欧美国家需通过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更多依靠企业家而非政治家解决贸易平衡问题。但现在欧美的企业常常缩到后头,议员和舆论领袖反而冲锋陷阵。
相比较而言,欧盟还算“客气的”,对付中国光伏产品总算还走了反倾销的“法律程序”。美国则公开耍赖,不断挥舞“安全问题”的政治大棒,直接将华为等中国企业轰出美国市场。
欧盟对中国光伏、通信业的“双反”,针对的都是中国高科技企业,美国对华为等中国公司的打压更是如此。归根结底,这是经济体之间的斗争。而且不止是单纯的利益之争,还是着眼于未来的标准制定权之争和各种政治考量。中国决不可掉以轻心,防止在欧美同中国的经济摩擦中轻易形成恶劣先例。
这次欧盟同中国围绕光伏产品的争执或者“双赢”,或者就应是一清二楚的“双输”,决不可让欧盟单方面占了便宜。中国的GDP已接近德法英三国总和,若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GDP总量也同欧盟大体相当,欧盟可以单方面处置中国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世界同中国打交道的规矩一定要逐渐确立起来,这次欧中光伏产品冲突恰是建立这种规矩的机会之一。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