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食盐乱涨价”最高罚200万元,最低罚多少?

2013年05月17日 07:14   来源:红网   毕文章

  15日,省物价局进一步重申,食盐价格属于政府定价,广东省纸塑小包装加碘食盐全省统一零售价格为500克每袋1.30元(含税),经营者不执行政府定价,按照《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最高可处200万元的罚款。(5月16日《羊城晚报》)

  食盐不同于咖啡,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咖啡涨价不会影响到所有人,食盐涨价受害的是全体公民。咖啡涨价了,可以不喝,食盐涨价能不吃吗?广东省严厉打击卖高价盐的做法体现了执政为民的精神,值得赞扬。他们实行的最高可处200万元的罚款是十分必要的手段,对遏制这股歪风邪气必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只有最高罚款是不够的,群众真正关心的是,最低到底罚多少呢?

  最高可处200万元罚款,只是适合大的专卖店,根本就不适合那些小食杂店。小食杂店一年也卖不出去多少高价盐,怎么可能罚人家那么多钱呢?要是不罚的话,那众多的小食杂店就会争先恐后地“坑爹”。这就要求制定最低标准,一家小食杂店卖出一袋高价盐应该罚多少,必须有明确的标准。在我看来,只要卖出一袋高价盐,就处以所卖食盐价格十倍的罚款,罚少了起不到震慑的作用。诸位以为然否?

  食盐乱涨价群众受到的侵害比较小,反映自然是不会太强烈,毕竟一年也吃不了多少,不会多花很多的钱。在这种情况下,举报的积极性自然就不会太高。这也是很多经营者敢于非法卖高价盐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我个人认为,应该实行有奖举报,具体来说,就是给予举报的群众购买高价盐总价值的五倍奖励。如此一来,对卖高价盐的经营者实行总价值的十倍罚款,财政得一半,举报者得一半,这既罚得违法者心疼不已,又让举报者得到了实惠,财政还增收了,真是一石三鸟之举,何乐不为呢?

  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卖高价盐的现象,有些地方的物价部门简直就是挨揍打呼噜——假装不知道,这是不作为的具体表现,应该猛醒了,赶紧向广东省物价部门好好学一学吧。同样是物价部门,差距怎么这么大呢?难道就不怕群众举报你们玩忽职守吗?

(责任编辑:周姗姗)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不妨给食盐加上“放心证”    2016年06月16日
  • ·食盐放开以后怎么办    2014年11月21日
  • ·跨区用盐需要细化规定    2014年10月20日
  • ·吃盐多者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    2014年04月25日
  • ·盐业改革须防穿新鞋走老路    2014年04月23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