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目前国内贴牌洋奶粉乱象,5月15日,央视新闻直播间播出了记者关于贴牌洋奶粉的调查。调查中,记者只需交5100元就可贴新西兰奶粉商标,只需花一万多元,就可拥有一个原产地新西兰的品牌。>>>新闻细读
2011年“达芬奇家具造假”事件,使我们知道了洋家具不一定都姓“洋”,无独有偶,今天我们又通过“纽贝贝”奶粉,知道了洋奶粉原来也不全部都姓“洋”,近年来为何假洋品牌能在中国大行其道?
首先,消费者消费理念出现了偏差,盲目的崇洋媚外。电影《大碗》中有句经典台词,“成功人士就是买什么东西都买最贵的,不买最好的。”当时听到这句话时,只觉得是个笑谈,谁会这么笨去花冤枉钱买贵的而不买好的呢?但是在随后的十多年里,这句话都成为了现实。一部分“成功人士”,不满意当前的生活品质,国内的消费品市场也满足不了他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而此时,对中国高端消费品市场垂涎三尺的洋品牌早已磨刀霍霍,他们先是利用广告狂轰滥炸,“奢华”、“皇家”、“至尊”等广告词不绝于耳;然后迅速抢占一线城市黄金地段,租金再高也无所畏惧,因为他们挣得就是“成功人士”的钱,所以会把商品价格订的奇高无比。一时间,众多叫不上名字的洋品牌纷至沓来,当然,这其中也有很多鱼目混珠之辈,但是所谓的“成功人士”根本无暇或者也不想去分辨真与假,反正有外国商标就行,同时,也影响了一部分人纷纷效仿,盲目跟风,最终导致了一些滥竽充数的假洋品牌在我国大行其道。
其次,国产品牌为谋暴利而自毁长城,洋品牌乘虚而入。以乳业为例,在2008年之前,我国婴幼儿奶粉市场上,国产品牌一直占绝对优势,基本垄断中低端市场,而洋奶粉只是在高端市场占有一定份额。但是在2008年三聚氰胺风波发生之后,情况急转直下,被伤了心的国人,纷纷被迫选择洋奶粉,无奈的接受“被高价”的现实。看着洋奶粉在国内市场接连摧城拔寨,高歌猛进,一部分国产品牌在“羡慕嫉妒恨”的同时,开始寻求突破。但是这种突破不是在如何提高奶粉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上下功夫,而是选择走捷径,花钱买件“洋”外衣披上,立马变得身价暴增,市场一片大好。其实炮制假洋奶粉的套路很简单,国内的企业到国外某个国家或地区,注册一个商标或空壳公司,然后以授权的形式,对产品重新包装,在国内销售,奶粉还是原来的奶粉,根本就没有出国,何谈进口?在这一点上你们不如“达芬奇家具”敬业,人家至少还有个“一日游”,说是进口品牌也勉强说的过去,你们倒好,直接拿来主义。
由此可见,要想防止被假洋品牌的忽悠,作为消费者的我们树立正确的消费理念是关键,倡导理性消费,不盲目跟风、不铺张浪费、不助长奢侈之风。而作为本土企业应更应该吸取教训,自立自强,如果你们的产品质量过硬、服务周到,别说假洋品牌,就是真洋品牌又能有多少生存的空间?
(责任编辑:李志强)